
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晓来陌上雨斑斑,同社相将便出关。|席地亦堪寻酒所,得园径与坐花间。|从教多病须行乐,任是清贫也破悭。|门外红尘深几许,谁人能得此身闲。
-
幸身未老已先闲,到处时时尽醉还。|更欲相邀莲社客,共寻精舍上孱颜。
-
佚老无如大字书,聊将遮眼度三余。|有时忠义忽相激,间遇包胥与子胥。
-
一自东皇天上来,坐看芽蘗起枯荄。|化工潜有洪钧转,春事何劳叠鼓催。|晚景鬓凋宁再绿,去年花谢又重开。|赏花携酒那容缓,走遍郊原莫便回。
-
但使心如水在槃,坐令四体自然胖。|有人来问安心法,将汝心来与汝安。
-
老去情怀百不宜,上楼腰脚觉舒迟。|适斋异禀人难及,病起精神略不衰。
-
杜门却扫寖多时,间傍人门亦漫为。|茶灶笔床烟浪去,自疑身是老天随。
-
先生久矣爱吾庐,绝胜扬雄宅一区。|賸有珠宫来海石,不妨茅屋绕畦蔬。|来书已许寻前诺,同社方将约并驱。|更欲相邀预真率,车公岂可坐间无。
-
染须欲学少年时,笑杀当年荣启期。|公道世间惟此耳,年来犹幸不相欺。
-
倦游归骑自吴门,寻上封章叩帝阍。|俞旨肆颁旌素节,华文进直示优恩。|渊明妙句群贤和,疎傅佳名万古存。|加我数年祈谢事,此心难与俗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