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千载威名文正公,忽瞻遗笏照双瞳。敢从象齿窥清裁,屡批龙鳞奋大忠。秉立定知端若植,至今犹想气如虹。舍人接武登廊庙,宜宝甘棠振祖风。
-
义侠久无迹,吾乡见此翁。紫微欣税驾,飞将许同功。银茜联恩渥,金兰蔼义风。虽增嬴博恨,犹喜桂成丛。
-
酒后升平曲,闲中安乐窝。千金曾累致,一醉竟无何。老骥志空在,孤鸾悲亦多。相望才岁许,托体共山阿。
-
清心玉映许谁同,更有飘飘林下风。政尔高情协宗老,故宜嘉遁乐庞公。远谋蚤识身为重,晚境还知性亦空。已拟张林碑妇德,合归彤史巨编中。
-
望望古招提,兹游恨已迟。池深惊地裂,野旷觉天垂。听法人千数,谈空松一枝。从谁访遗迹,惟有石头知。
-
辛勤玉柙更珠襦,或见叉牙出骨须。鸷兽一心能护法,敝帷千载尚全躯。馀威凛凛空埋骨,遗像眈眈若负嵎。及见当年梅子熟,自应惊倒老妖狐。
-
东塾谈经岁月轻,外家生长复何营。王生此舅若无有,杨恽一书安得成。首寄新诗钦厚意,却思往事念平生。当时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怜盛氏甥。
-
为亲敢说宦情轻,公退委蛇懒自营。朝路一时偕寸进,适斋新句已先成。圉师况复今同里,武子非惟爱外生。旧日阿重今欲冠,此恩更欲到弥甥。
-
襟袍空无碍,精神老不衰。家传司业学,句逼简斋诗。荒瘠留阴德,平反有去思。功名赍志没,回施称家儿。
-
倾盖欢如故,相从沧海隅。方将理诗社,忽已閟泉途。归路孤飞旐,交情一束刍。梅霖将客泪,凄澹洒平芜。
- 师林十二咏 其六 问梅阁
- 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礼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
- 复次韵
- 再用示方山人韵二首 其二
- 谒金门 其一 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 西江月 其二 再作
-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其十
- 送灵江住金华讲院 其五
- 和常父初五日渡江
- 秋怀十首
- 次韵惠梅禅师见寄秋日四首
- 石州慢 京郊落槐
- 稽司理招饮夕佳园楼 其一
- 题子昂书嵇康绝交书
- 过柏林漕岭绝顶
- 乙巳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
- 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其二十
- 呈陈献章先生
- 赵龙云先生挽诗 先生同年赵尧生之兄,于尧生有恩,尧生自蜀讣告遂寄挽
- 大安秋望
- 玉漏迟二首
- 枯坐
- 探春慢 山城坐守,云物皆秋,触绪成歌,渺兮予怀。依白石声韵
- 宫词 五十三
- 感遇二十五首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