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廌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为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已阅 69100 次 |
喜欢 12482 次 ❤
更 多
主要作品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
-
东门何煌煌,骊驹络金羁。朱颜照秋鞠,炯炯青云姿。往登芸香阁,编书给隃麋。予方滞江汉,发轫将安之。
-
翠荇弄水时出没,紫莼浸滑涎蜿蜒。川光遥接行潦前,野气空阔浮寒烟。常思郢客解刺船,岂解乘槎上青天。又思吾儿能测渊,岂能夺得骊颔蠙。上升却回复入海,只恐澄海为桑田。
-
徵君邈已远,旧隐锁云扃。欲知敬遗德,岩以姓为名。永言配此山,千岁为德星。虽无猿鹤在,空馀泉石清。想昔居此地,笑傲轻冠缨。入居伯夷室,出效子真耕。种德如古人,养育达周京。惟能抱永正,是岂其用卿。
-
卢泉之水名何长,裂脐不到空莽苍。读君诗句心已凉,便觉满耳清浪浪。彼方逐臭如窃香,肝膈鼠饱神鹰扬。有客饮水衣朝阳,睥睨不语中何伤。过从得君想更乐,直欲造化穷微茫。何当相从老此水,桀蹠夷齐均是死。
-
天地怒气散,凯风若颠喜。吹彼枳棘墟,不入邃屋里。北风何其凉,雨雪雱不止。卒岁无衣裘,穴处犹冻死。六月如蒸炊,执扇犹秉燬。芃芃黍苗花,吹落不结子。老农悲不穫,飞鸟喜自恣。虽难答天恩,愿天投木李。
-
异时常独饮,对月成三人。已喜三士游,况遇金城辛。洧渊俯龙室,废台干白云。委径已就荒,九仞将遂湮。飘然如四鹤,蹑屐披荆榛。北冈翻波涛,南岫列嶙峋。登台与佳名,大笔书苍珉。占此泉石清,坐使草木春。诸公廊庙材,我期兹隐沦。
-
一点两点催花雨,章台走马无尘土。少年去老能几时,买笑金钱不须数。高阳酒徒多白发,长安佳妓今老妪。共君把酒莫厌多,作意彊作青春主。文章放行多气焰,笔画把捉无精神。愿得神王如六通,日写万卷酬青春。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