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纲

朝代:(宋)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更 多

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展开内容】
  • 妙手不可遇,心匠良难传。于中营丘生,名若日月悬。胸次有衡霍,笔端合其天。坐令众画史,缩手嗟材绵。公于何处得,藏此图书渊。昼赏不知厌,夜观烛如椽。我昔游七闽,足踏群山巅。最爱演仙峰,石色润且坚。楼台与妆缀,轻素拖晴烟。朅来见兹画,恍若复造前。为技一至此,丹青诚可捐。譬犹绘神骏,不必锦连乾。阳岭郁葱茜,阴崖极镕镌。人禽与屋木,种种法象全。往者邈难追,后来谁复先。新诗为发挥,与画争清研。宝剑藏古岳,贤士隐里廛。一朝遇鉴赏,晔若五采宣。顾我涉道浅,游世困絷挛。惟有古人心,刻意思精研。兹画不可取,但诵瑶琼篇。何须画中看,吾方老云泉。
  • 金椀擎来碧玉浆,端令袢暑吸飞霜。何须社瓮曲蘖法,自带广寒风露香。清入肺肝殊有韵,甘馀齿颊固难忘。七瓯已胜卢仝茗,似得仙人石髓尝。
  • 鹪巢安一枝,鹏运图南溟。巨细自有适,坐见万物情。昔别东都门,我方堕蛮荆。岂知复会合,浊酒叙平生。念子抱器业,出值时清明。骞腾发素蕴,当使王化平。而我志丘壑,肃肃正遐征。窃比渊明归,逝同沮溺耕。脱屣谢轩冕,超然无所萦。出处良异趣,勉哉垂世名。
  • 闻思大士真奇绝,俱妙形神侔玉雪。譬如水月自清凉,能与世间除恼热。自从證悟今几劫,定慧慈威初不灭。解脱曾因无尽宣,圆通更假文殊说。森然宝臂清净目,八万四千犹一吷。依怗群生愿力坚,宴坐谛观尘世阅。先生往时堕宪网,泽雉在樊鹰在绁。默相虔诚赖觉慈,灼知情实蒙圣哲。踰年海上得归来,冒险岂殊探虎穴。精刚何翅金百鍊,忠荩端同水万折。观音在处皆现前,不必图绘劳携挈。此方教体在音闻,悟入此门良不拙。更将妙语赞悲心,功德须知莫如舌。
  • 岧峣古城隅,下为凤凰池。凤去不复返,池水空涟漪。傍有幽人庐,松竹森四围。结构极爽垲,借问居者谁。先生闻道久,昨自海上归。食枣大如瓜,定曾见安期。不知修何术,能夺造化机。金鼎灿含葩,玉池滟生肥。颠倒出龙虎,腾降分坎离。行年五十馀,气貌如婴儿。馀暇付图史,不废酒与诗。高堂会宾友,落笔风雨驰。戏事聊复尔,一笑初何为。悬知广成子,千岁形不衰。顾我抱迂拙,与世真相违。徒欲睎骥騄,曾未窥藩篱。寓居迩函丈,数造董公帷。愿闻众妙门,成此一段奇。胡为久闭拒,客至辄围棋。归隐志已定,后会知何时。铭心誓相学,发药幸教之。他年倘有得,同驾云中螭。
  • 未忘世故似梅仙,謦欬那离狗马间。肯信片言功若药,坐使四海安如山。从来疗疾应须艾,宁有艾丸如许大。扁鹊先知今岂无,和缓高谈良有在。钱郎志气绝可人,不减风流温太真。新诗欲嗣汲黯直,陋巷更甘原宪贫。我有故园依北阜,松菊归来知好否。著鞭愿子勉为先,我已摧颓瞠若后。
  • 远涉异域求金仙,岂知不离方寸间。此门悟入真捷径,安用困苦栖穷山。凭君试灼一炷艾,能已千痾宁四大。病根若悟本来空,是则名为观自在。平生见尽学道人,舍妄求真不识真。指端明月休错认,衣里宝珠元不贫。巍巍荡荡如山阜,长与君俱君见否。仁者自生分别心,断际何尝有前后。
  • 小堂深稳据西偏,插架牙签灿属联。万卷新如手未触,五经嘲解腹空便。子同蒋诩开三径,我学扬雄老一廛。归去梁溪谋筑室,隔江相望两翛然。
  • 白首穷一经,此道何尝东。陋质误识擢,珥笔宸庭枫。胸中何所见,耿耿惟孤忠。谪官乃自取,宠辱久矣同。朅来旅江城,胜游幸从公。款昵宴笑欢,顾忘身世穷。十年倦游意,一笑回首空。尚馀爱君心,梦绕明光宫。夫子抱高趣,才气凛以雄。挥毫写妙语,烨若五彩虹。宁淹江海上,行簉鹓鹭中。放怀且玉友,不用酟郫筒。
  • 吹台一樽酒,平昔接英游。棘闱澹墨榜,曾见成名秋。焉知江海上,乃复同唱酬。子如清庙器,端俟识者收。又如御厨珍,可用三公羞。高志凛冰雪,妙语锵琳球。三年未飞鸣,一举宜无俦。我已谢世网,逝将老一丘。愿子勉自爱,食肉鄙虎头。名节乃难立,富贵良易求。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上古雕纹玉环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明清雕字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