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苏颂

朝代:(宋)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复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展开内容】
  • 闻君八法擅临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学者伏膺虞秘监,时贤求范永禅师。流传异日须悬帐,交质何人敢对棋。敛手姜芽柳家样,解嘲几困老刘诗。
  • 莫叹潜鳞久在池,已喧才誉满朝知。雄辞自可吞云梦,博识应能对仲师。荣辱早谙真采选,竞谦不校古儒棋。使还即见金门召,况有中和乐职诗。
  • 黄莺初啭燕新还,林馆清虚景未阑。瓮拨金膏倾腊脚,封开绿绢试春团。条风吹笋苞犹嫩,谷雨催花色渐乾。若待休閒频宴集,牵拘人事恐多般。
  • 千里江山昔霸基,百年文物憺皇威。闾阎栉比于今盛,塔寺鳞差自古稀。极目烟霞时显晦,忘情鱼鸟自潜飞。何须远慕岩居者,乘兴还来兴尽归。
  • 方袍为佛者,学术以儒兼。迹慕山林逸,心从典籍潜。白云中寄趣,浮世外安恬。遐想观书室,焚香正下帘。
  •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 集英亲策际天人,曾见诸贤解褐巾。荐棘校文钦藻思,华林颁宴接车尘。年光世故推移久,士论朝咨宠遇新。老病忽纡怀旧作,长吟犹忆曲江春。
  • 经旬霜雪倦晨征,重到胡疆百感生。日上东扶千嶂影,风来空谷万号声。人心自觉悲殊土,物色偏能动旅情。况是天恩怀景俗,不妨游览趁严程。
  • 奚山缭绕百重深,握节何妨马上吟。当路牛羊眠荐草,避人鸟鹊噪寒林。羸肌已怯旃裘重,衰鬓宁禁霜雪侵。独爱潺湲溪涧水,无人知此有清音。
  • 偃伏声名三十年,当时伦辈有谁前。曾随贡籍逢标鉴,更向词林接俊躔。上馆久违牵梦寐,归舟将至想神仙。襟怀旷达应如旧,迟对清尊一问焉。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明清雕字古玉
  • 母子象尊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