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晔
淳安为官
筑惠人桥
陈晔到淳安后,发现地处交通要道的合洋(原茶园附近)溪上,竟然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梁,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仅靠一条独木桥维持通行,过往行人在桥上摇摇晃晃,心惊胆战,一到春夏汛期,独木桥被大水冲走,十天半月无法通行,只好寻找小船过渡,当地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于是,陈晔发动民众、资以款项、招募工匠,修筑了一条长三百尺,宽十二尺的大桥,并在桥两边筑起围栏,桥上盖起长廊,大桥如长虹卧波,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还可在桥休憩、观景。竣工之日,陈晔受邀参加通桥仪式,专门撰写下了《合洋桥记》。记中说:“桥岂惟桥哉!凡举一事,毋载胥及溺(都要把事情办好),毋薄人于险。如是桥,岂不砥如坦如,永底荡平哉!”。
修锦溪馆
淳安县原有一座驿站,建在县衙的右边,称为青溪驿馆,北宋宣和年间,方腊起兵时,毁于兵燹,后修复,更名为新安驿馆,到陈晔来淳安当县令时,因时间久远而倒塌了。当时县衙左边修建了几间官舍,是用来给县衙的主薄等佐官居住的,由于佐官常常缺编,官舍便被专管酿酒的官员乘虚占居,致使上级或同级官员到县办事,无处住宿,没办法只好让这些官员住在学校里。这些来淳安办事的官员有些是来查办案子的,他们住学校里,常常坐在讲堂上支使衙吏鞭挞人犯,呼喊之声不绝于耳,大殿和走廊的柱子上绑着许多伤痕累累的案犯,让学生们看得听得心惊胆战,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学生们根本无法读书。陈晔来后,把县衙左边的官舍从酒官手中收回,修葺后改造成驿馆,命名为锦溪馆,用来专门接待来往官员,不再随意占用学校,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注重民生
陈晔到淳安后,积极推行义役。当时农村都由富户轮流担任保正(管一都,约五百户)、保长(管一大保,约一百户),由保正、保长应承上级各种差役,由于任务繁重,常常当一年差就被折腾得家破人亡。因此一些“大姓”常因轮派保正、保长役而起纠纷。于是浙江金华、丽水的州、县官为减轻上户轮差保正保长的重役,倡议由当地富户自行结合,各户或拿出一定数量的田产,或以官价购置田产,设为义役田庄,由保正保长从义役田庄中收取租课,以供应役之资,用来减轻当役户的负担。这种做法由处州(丽水)知州范成大上奏朝廷,得到宋孝宗认可,于是义役遂从两浙路扩展到江东江西和福建等路,各地富户纷纷实行。陈晔到淳后,即召集全县大姓到县衙,商量设置义役之事,讲明设置义役的利害关系,并多方晓谕各大姓。他的建议得到淳安各大姓的认同,并很快就在淳安推行了义役法,从而减轻了各富户的负担。当时,朝廷下了个文件,如果在外为官的自愿献出义役田,政府可以按官价给钱。淳安有个人叫项训,字处约,考取进士后在江西省湖口县当县令,听说家乡实施义役制,欣然献出自己的田产以响应政府的号召,而且坚决不肯收取县政府给的钱。县令陈晔非常感动,更把项训所在的清溪乡更名为和义乡,所在的千仞里更名为归善里,使项训的善举得到了广泛的传扬。
修缮设施
陈晔在淳安当县令时特别注重民生和教化,对教育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缮,而且经常到学校亲自为学生讲课。重视交通设施的建设,积极组织人民开通道路、开凿河滩、修建桥梁,使淳安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注重环境改造,在淳安县县城东边有条古渠,长期无人管理,致使脏乱淤塞,陈晔到淳后,即组织人员疏通,使之重现甘冽,并将其取名为清心泉。同时,他还严格管理下面的衙吏,谨防身边人向老百姓敲诈勒索。经常下乡访贫问苦,尤其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政治宽松,注重思想教育,使全县的犯罪率大幅下降。劝导人民积极生产,并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
朝看碧溪初腾日,暮对青山淡抹云。古驿森慈竹,莲城挺义松。
-
我爱淳安好,能知义命方。|育遗存后裔,刳腹奉高堂。|隠节推承诏,儒官教有庠。|胡为得祠奉,退省更徊徨。
-
我爱淳安好,溪山壮县居。|锦文光璀璨,雉羽泄轻徐。|比屋兴弦诵,多田力耨耡。|廓然无一事,林下自诗书。
-
我爱淳安好,忧民缺致盈。|渠通庐避湿,滩凿浪难生。|利涉津梁固,安行道路平。|夙宵虽黾勉,终愧汉公卿。
-
我爱淳安好,群心息险奸。|封郊广申画,车辙略周环。|漏刻辰无爽,亭崇诏肃颁。|恭思民易虐,退食敢言闲。
-
我爱淳安好,先庚矢伏房。|春秋武常阅,钟皷今惟详。|在在空三穴,家家保万箱。|欢呼徧田里,既醉乐时康。
-
我爱淳安好,薰陶圣治馨。|执呼民听命,期纵草生囹。|栏栅虚长庑,桁杨卧一庭。|国家仁泽厚,今日可无刑。
-
我爱淳安好,都捐文墨拘。|幽禽纵林薮,露匶掩荒芜。|每积空餐媿,曾求实惠无。|安车幸虞侍,南极近星弧。
-
我爱淳安好,流芳踵昔人。|兴贤多上第,安老切怜贫。|更荷雨旸若,再还风俗淳。|燕毛过百岁,锡类奉君亲。
-
我爱淳安好,于民两尽诚。|明伦喜知劝,有社敬皆生。|开学群材进,繙经众说平。|嗟予不如昔,徒尔景恢宏。
- 送别周仪之推官赴钱塘并简李四秘书
- 发长松遇雪诗
- 题裴端公郊居
- 还杜子野诗卷
- 简张寄翁秀才
- 念奴娇 其三 欲雪呈朱漕元顺
- 送硕夫赴试礼部
- 宴坐二首 其二
-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 余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舍弟子彦与家人偕来今经九十馀日矣未知果来否偶灯下独酌有怀怆然援笔题此俟余弟至而共读之时正月二十七日夜也
- 同林汉孟池景大静得轩壁
- 恒斋为体斋宗伯弟曰谦赋 其一
- 送人之吴楚
- 俨山用韵见赠次答二首 其二
- 留都二首 其一
- 北邙山临望洛阳城
- 赠金华刘实通判三首
- 樊山有诗留别同社索和与乙庵同次原韵 其二
- 好事近 袁帅夔见过,值梅郎在坐,留饮次韵
- 宫词 其八一
- 忆盈盈题玉女池二首 其二
- 草堂诗 其八
- 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 其二
- 梅花集句 其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