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澈
生平
欧阳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县青云(今江西省崇仁县马安乡)栎油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岁。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身为布衣,却以国事为己任。常纵谈世事,善谈世事,慷慨尚气,忧国悯时,见识明达,切中时弊,其忧国悯时之心,皆出自本性。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攻宋,宋兵节节败退。欧阳澈出于爱国之心,向朝廷上“安边御敌十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他又针对朝廷弊政,提出保邦御敌,罢免卖国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将上书钦宗。适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钦宗赴金营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条件,迫宋订立城下之盟。欧阳澈闻讯愤慨已极,对人说:“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见信,请质子女于朝,身使金营,迎亲王而归。”众人笑他痴狂,他也不予理论,只身徒步北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是为高宗。欧阳澈徒步到达南京,伏阙上书,力言李纲不能罢相,黄潜善、汪伯彦、张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并请御驾亲征,以迎二帝。言辞激切,遭佞臣黄潜善等诬指为“语涉宫禁”。高宗震怒,将他与太学生陈东一起斩首,年仅31岁。他曾说:“臣非不知而敢抗言,愿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
尚书右丞许翰听说欧阳澈等被杀,大为震惊,遂力求免职,并为陈东、欧阳澈撰写哀辞。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赶至杭州以后,才有所醒悟,懊悔不该杀死欧阳澈等人,遂追赠欧阳澈为秘阁修撰。
有《欧阳修撰集》7卷(其中诗集《飘然集》三卷)。嘉定十七年,抚州通判胡衍义取欧阳澈靖康三书并刻为六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欧阳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欧阳修撰集》为底本,校以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飘然集》(简称两宋本),傅增湘校补《豫章丛书》本(简称傅校)。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
阘茸闾阎数米炊,耳根舆议噪蛙卑。那知别得琴中趣,五斗犹惭为折枝。
-
壮浪年来笔有神,诗如开府顿清新。暗中慎莫投珠璧,道路无非按剑人。
-
登云胜概脱风埃,顿费诗仙赋咏才。忆得年时共轰饮,罗衣曾暗裛香煤。
-
文会何时聚德星,紫芝眉宇照人清。锦鞯并控寻春马,持酒冯花为解酲。
-
时来一钓会连鳌,舌在谁羞旧缊袍。风骨自惭非太白,高吟大醉浪推豪。
-
江陵素乏橘千株,贫甚唯收柿叶书。拟叩富儿谋贷粟,及门无奈足趑趄。
-
锻鍊新诗数百篇,郊寒岛瘦慕前贤。高山流水知音少,不及人间鬼使钱。
-
飘飘逸气薄云霓,功烈羞谈管仲卑。业就凌烟终有分,桂林谁谓便无枝。
-
袍襟帽角走红尘,却扫穷经务日新。将相公侯本无种,未应不及卖浆人。
-
功名端拟位三槐,发策惭无八斗才。寂寞云斋且稽古,披香指日扫松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