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赵佶

朝代:(宋)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苑囿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1082-1135)即宋徽宗。公元1100-1125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所俘,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书、画、词皆善。有曹元忠辑本《宋徽宗词》。主要作品有: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展开内容】
更 多

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 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魂归故土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轶事典故

青楼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

  内侍杨戬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渐渐风韵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fǔ)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交好王诜
  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shēn),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他们经常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bì)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cùjū),就在旁边观看等候。赵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球。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后来,有些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放浪形骸可见一斑。

后宫生活
  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册封郑氏为皇后。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7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升贵妃后不久即去世。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些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在旁的侍从闻听此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起初很不在意。谁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病重,等徽宗前去探视时,刘贵妃已撒手而去。徽宗悲痛不已,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将其生平事迹编成诗文,令乐府谱曲奏唱。

三次河清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

  根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 。“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 ,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立碑后仅仅15年,到了1127年,这个导致北宋亡国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押到了金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

出题作画
  宋徽宗还亲自出题,留下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佳话:一日,赵佶踏春而归,雅兴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考。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面沾着几片花瓣,但都表现不出“香”字来。独有一青年画匠奇思杰构,欣然命笔。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细览,抚掌大赞:“妙!妙!妙!”接着评道,“此画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气扑鼻 !” 众画师一听,莫不惊服,皆自愧不如。

  赵佶曾用“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院学生。第一个学生画了整个寺院,以及寺院四周的崇山峻岭。第二个学生画了古寺的一角,背景上画了山峦起伏的密林。第三个学生没有画古寺,只画了深山阴谷中的一条石径,尽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大树掩没不知寺院在何处?“深山藏古寺”着意在“藏”字上做文章,给人以“画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享受。“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绘画讲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藏得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收藏名画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评价

  01.章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02.《宋史》记载:“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馀,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03.元代脱脱撰《宋史》的《徽宗纪》,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04. 据明人《良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 宗其后身也“。

  05.《人间正道是沧桑》:宋徽宗就像是李煜的翻版!

  06.黄河清,圣人生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李鄂荣:《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说说黄河的“黄”》)
  根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续资治通鉴》)。“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蔡绦:《铁围山丛谈》),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立碑后仅仅15年,到了1127年,这个导致北宋亡国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押到了金朝统治下的东北地区。(和吉:《司马祠———黄河札记》)

  07.青楼天子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挚友王诜(shēn),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他们经常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bì)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cùjū),就在旁边观看等候。赵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球。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后来,有些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放浪形骸可见一斑。
  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册封郑氏为皇后。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韦贵妃等人。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7级而至贵妃。然而,好景不长,升贵妃后不久即去世。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些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在旁的侍从闻听此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起初很不在意。谁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病重,等徽宗前去探视时,刘贵妃已撒手而去。徽宗悲痛不已,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将其生平事迹编成诗文,令乐府谱曲奏唱。
  正当徽宗为此伤感时,内侍杨戬(jiǎn)在徽宗面前夸耀另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徽宗将其召入宫中。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徽宗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徽宗。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在徽宗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绘其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氏渐渐风韵不再,生性轻佻浮浪的徽宗欲再觅新欢。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fǔ)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腐朽统治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被罢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改次年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昭示朕志,永绥斯民”。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一月,邓洵武首创徽宗应绍述神宗之说,攻击左相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为徽宗所采纳,首先于同月末决定改明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时拥护变法改革,元祐初又附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绍圣初又积极附和新法,徽宗即位后不久受守旧派攻击而被夺职提举宫观闲居杭州(今属浙江),结交赴杭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可以称之为画家、书法家的宋徽宗的赏识,邓洵武、温益知道徽宗必将重用蔡京,在进呈绍述新法意见时都力荐蔡京,认为徽宗“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

  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左相韩忠彦首先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州,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为左相,独相达三年之久。其后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位在首相(徽宗改左仆射为太宰作首相,右仆射改称少宰为次相)之上。徽宗末年,致仕已多年的蔡京还以太师领三省事掌握朝政。徽宗时期始终是蔡京及其党羽的天下,他们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作为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的幌子。

  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三千索(“索”意与贯同),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苛捐杂税,积累了大量财富,“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为了阻止其他官员的议论,诏书也不依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上奏后颁行的正规途径,而是请徽宗亲书后即颁行,称为“御笔手诏”,甚至请宦官杨球代书,号称“书杨”,以达到他们任意胡作非为的目的。

  徽宗初年,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弥漫数百里的梁山泺(泊),是济州(今山东巨野)、郓州(今东平)数县沿湖渔民赖以生存之所,也被按船只强行收取赋税,逃税者按盗匪处罪。在李彦及其党羽的摧残之下,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小规模起义不断发生。

起义不断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起义于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贼”,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活动于青、济、郓、濮(今山东鄄城北)诸州境内。这时南方的方腊举行起义,发展迅猛,亳州(今属安徽)知州、前执政侯蒙上书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其后宋江移军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圆假作同意起义军借道而袭击南下的宋江起义军,起义军遭受较大损失后,“北走龟蒙间”。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起义军南下淮阳军(今江苏邳县南),朝廷派官军追击,起义军继续南下,进入淮南路楚州(今淮安)地区,又被称为“淮南盗”。起义军转而北上,途经沭阳时,遭到县尉王师心邀击,略有损失。二月,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为知州张叔夜“伏兵乘之,擒其副贼,(宋)江乃降”。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是方腊起义军。方腊是两浙路睦州(今浙江建德东北)青溪(今淳安西)西部山区的帮源洞(通峒,指山谷地区)漆园主(一作佣工),屡遭“造作局”酷取,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等各种秘密宗教组织起义,为里正发觉,遂杀里正而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义,次月即建立政权,首先攻占青溪县城。深受“花石纲”之害的两浙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随即攻占睦州、歙州,消息传到首都开封,徽宗立即派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童贯统率数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迅速南下,而起义军差不多与此同时,已攻占两浙路首府杭州(今属浙江),方腊拒绝部属关于北上抢占江宁,控扼长江天险抗击官军渡江的建议,而是主力南下,先后攻占婺州、衢州、处州(今丽水西)等地。

  北宋官军于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受命首先抢占江宁、润州。当正月下旬,北上的东路起义军围攻秀州(今浙江嘉兴)之际,东路官军也到达秀州,起义军在官军的内外夹击下退往杭州,二月中旬官军攻占杭州。北上的西路起义军,先后受挫于旌德、宁国、歙州。三、四月之际,官军又攻占衢州、婺州等地。四月中旬,方腊放弃青溪,退回西部山区帮源洞,帮源洞在东西两路官军的夹击下,激战数日后起义军战败,二十六日,方腊为官军小军官韩世忠所俘,起义失败。起义军的余部转战于浙东地区,至八月间,才最后失败。方腊被俘后被解往首都开封,于八月下旬被杀害。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其时距北宋被金灭掉不过5年左右。

联金击辽
  政和元年(1111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属山东)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深受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金朝建立后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陆而回。重和元年(1118年)马政使金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议结盟事务。宣和二年(1120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但是,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燕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县)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宗翰、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被掳北上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康王赵构“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魂归故土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

  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侮辱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金皇统二年(1142年)八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都城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两浙,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为政举措

军事
  尽管宋徽宗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也并非没有任何政绩,在其统治的中期,宋徽宗派遣将领王厚消灭了青唐羌政权,收复了自中唐以来已经陷于吐蕃人之手300多年的青唐地区,并且在大观二年(1108),派遣童贯远征青唐残部,一路远征至今新疆且末县附近,按王安中《定功继伐碑》所记载“二年诏发兵六万讨之……师逾青海至节占城(今新疆且末县)”一度控制了西域的东南部地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文化
  ①绘画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宋徽宗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②书法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宋徽宗的签名堪称甚有特点。像一个“天”字但是这“天”字的第一笔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离。其意为 “天下一人”
  宋徽宗赵佶他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 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宋徽宗还亲自出题,留下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佳话:一日,赵佶踏春而归,雅兴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考。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面沾着几片花瓣,但都表现不出“香”字来。独有一青年画匠奇思杰构,欣然命笔。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细览,抚掌大赞:“妙!妙!妙!”接着评道,“此画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气扑鼻 !” 众画师一听,莫不惊服,皆自愧不如。他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宗教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社会
  宋代,是我国茶事演进的重要阶段,盛行点茶、斗茶以及茶百戏等。宋徽宗精于茶艺,曾多次为臣下点茶,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其“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还下诏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如玉清庆云、瑞云翔龙、浴雪呈祥等。
  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关于该书书名,此书绪言中说:“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说:“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有著录:“《圣宋茶论》一卷,右徽宗御制”。《文献通考》沿录,可见此书原名《茶论》。由于晁公武是宋人,所以称宋帝所撰茶论为《圣宋茶论》。明初陶宗仪《说郛》收录了全文,因其所作年代为宋大观年间(1107一1110),遂改称《大观茶论》,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收录此书时沿用此书名,今仍之。
  《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成就

独创“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
  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既以开创了一大流派的书体。

诗书画印四结合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见其偏爱之深。《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 “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向分徐(熙)、黄(筌)两派,两派各有长短。黄派长于用色而短于用笔,徐派长于用笔而短于用色。以技术的标准论,徐不及黄的精工艳丽;凭艺术的标准言,黄不及徐的气韵潇洒。用笔和设色作为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中两大极为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各走极端,易生偏向。北宋前期黄派画风一统画院,经过一百年的辗转摹拟而显得毫无生气之时,崔白、易元吉奋起改革复兴徐熙画法,黄派暂居下风,但并未退出花鸟画坛,因而使花鸟画得以蓬勃发展。至北宋晚期,徐、黄两派实际上处于并行发展的势态。凭赵佶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对徐、黄两派的技法特点的认识是清醒的。因此,赵佶的花鸟画是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长。当然他也并非只学一家,而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的。如文献记载那样,时而承继徐熙落墨写生的遗法,时而“专徐熙黄荃父子之美”。显然,就创作技法而言,徽宗既学吴元瑜、崔白也就是徐熙系统的用笔,又喜黄荃、黄居宷的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化一体的境界。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徐、黄两派又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赵佶作为当朝皇帝,又是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的人,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他根深蒂固的爱好。同时,他又处在文人画蔚然兴起之后,必定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他的周围又聚集着一群雅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贵官宗室如王诜、赵令穰等,又与文人画的倡导者之一米芾关系颇为密切。米芾崇尚“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美学观,赵佶自然深受影响。尤其是他本人全面而又精深的文化艺术修养更使其审美情趣中透射出浓郁的文人气质。因此,赵佶既崇尚黄派的富贵,又喜好徐派的野逸,其审美趣味也是糅和了徐、黄两家的。
  历来关于赵佶的艺术成就,论者都以他的花鸟画为最高。赵佶艺术的独创性和对后代的影响力,也主要体现在他的花鸟画中。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象意念安排的独特性。经营位置为画家的总要,所以画面布置因题材内容繁简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般的方法,这是人人皆能学习而得的;也有特殊的方法,这需要作者独出心裁,巧妙安排。赵佶花鸟画的构图,时有匠心独运之作。如《鸜鹆图》轴,画幅下面靠左以水墨写鸜鹆两只,奋翅相争纠结在一起,一反一正,羽毛狼藉。上面一只处于优势,用利爪抓住对方的胸腹,张嘴怒视;但是下面的一只并不示弱,依然奋勇挣扎,进行反击,回首猛啄它的右足。上面靠左一大片空白,仅飘动着几根羽毛,令人想到这两只酣战的鸜鹆,是从高处一直斗下来,并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右下斜出一松枝向右上伸展,上栖另一鸜鹆,作噪鸣状,扑翼俯看下面两只正在争斗的同伴,不知是喝彩还是劝架,又似乎想飞下来参加决斗。焦急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鸜鹆的心理感情,也刻画得细致入微。槎枒的松枝和瘦硬锋锐的松针,与纠结在一团的浓墨的鸜鹆相对比,更增强了画面的动感。虽然画中所撷取的都是自然写实的物象,但由于物象意念安排得巧妙和独特,从而暗示出超出有限时空意象的无限理想化的艺术世界。这是徽宗时期花鸟画的特有风格,并由此开启了南宋刘、李、马、夏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改革先声。
  第二,写实技法的独特性。有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曾把赵佶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因为它给人以“魔术般的诱惑力”(劳伦斯·西克曼:《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为高的说法已不少见,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并举。“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益州名画录》) 。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所谓写生的逼真,不但要有正确的形体,还必须富有活泼的精神。赵佶在创作实践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达到神似的。传说赵佶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这正是为了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作的技术性尝试。如《御鹰图》, 论其艺术描绘,双勾谨细,毛羽洒然,形体生动而自然。尤其是鹰眼的神姿,英气勃发,显示着一种威猛之气。而艺术的格调,却是清新文雅,绝去粗犷率野的情味。尽管双勾是历来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新颖的画风,是形神兼备的高妙写生,已从朴实真诚之趣,变而为精微灵动,与崔白、吴元瑜等显示了一定的距离了。又如《金英秋禽图》中的一双喜鹊,笔画细致,描绘对象无微不至。以俊放的笔来表达细致的写生,真可谓神妙之至。花的妩媚,叶的飘逸,枝的挺劲,草的绰约,石的玲珑,以及鸟兽的飞鸣跳跃,草虫的飞翔蠕动,无一不赖其魔术般的写实技巧款款传出,而了无遗憾。正如张丑题赵佶的《梅花鸜鹆图》诗:“梅花鸜鹆宣和笔,十指春风成色丝;五百奇踪悬挂处,暗香疏羽共纷披。”所谓“奇踪”和“色丝”都是形容绝妙之意。这种写生传统是中国画最可宝贵的传统。其实,苏轼论证绘画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的含义,不是不要形似而单讲神似,而是要求在形似的基础上抒写出对象的内在精神。譬如他在《书黄荃画雀》中写道:“黄荃画飞雀,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在这里,苏轼特别强调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研究对象,这与赵佶之钻研“孔雀升高,必举左”,态度上又似乎是相近的。
  第三,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性。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诗题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路的画作上,如《芙蓉锦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丛,稍上斜偃芙蓉一株,花鸟锦鸡依枝,回首仰望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顺着锦鸡的目光,导向右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鬼管。”全图开合有序,诗发画未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这首诗题,实际上已巧妙地成了画面构图的一部分,从中可以见出赵佶对诗画合一的大胆尝试和显著成就。画上的题字和签名一般都是用他特有的“瘦金体”,秀劲的字体和工丽的画面,相映成趣。尤其是签名,喜作花押,据说是“天下一人”的略笔,也有认为是“天水”之意。盖章多用葫芦形印,或“政和”、“宣和”等小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押印于书画的款识上,始于宋代苏轼、米芾、赵佶、赵子团等人。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却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是善开风气之先的。
  显而易见,赵佶的花鸟画是当得起后人的倍加赞美的,但是,与这些誉美之词相悖的,是对他的花鸟画的怀疑甚至否定。元代汤垕在《画鉴》中说:“《宣和睿览集》累至数百及千余册,度其万机之余,安得暇至于此?要是当时画院中人,仿效其作,特题印之耳。”意思是说,因为赵佶花鸟画数量众多,作为皇帝他是没那么多时间作画的,所以作出以上推测。明代董其昌进一步认为“宣和主人写生花鸟时出殿上捉刀,虽着瘦金书小玺,真赝相错,十不一真”(《书画记》) 。这种妄意的推断,缺少依据,从画史研究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近代亦有人根据刘益、富燮两人曾在政和、宣和年间“供御画”,推测赵佶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两人的代笔。赵佶的画迹真赝相杂,这是事实,但因此而否定其绘画创作,这是极不科学的研究态度。据史料记载,徽宗赵佶经常举行书画赏赐活动,这些赏赐给官僚臣下的大量作品中有画院画家的手笔,这本来就是十分自然,无可厚非的。作为皇帝画家赵佶,自然不可能用全部的精力去从事创作,来供给他必需的用途。翰林图画院原属宫廷服役机构,画院画家有义务画这些应制的作品,所谓“供御画”的作用正在于此。徽宗在上面题印,只是表示他对官僚臣下的恩赐之意罢了。在历代画家中,因应酬关系,而出于代笔的也不少。如《宣和画谱》所记:“吴元瑜晚年,多取他画或弟子所摹写,冒以印章,谬为己笔。”可以肯定,这些“他画”或弟子摹作,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吴元瑜的绘画样式。同样,即使现存徽宗画迹中有画院中人手笔,这些作品也是根据徽宗首肯的模式去创作的,从中仍旧可以见出徽宗的绘画风格和审美趣味,而绝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艺术创作。
  美术史家徐邦达在《宋徽宗赵佶亲笔与代笔画的考辨》一文中,将传世的徽宗画迹分为粗拙简朴与精工细丽两种,认为后者只能代表徽宗的鉴赏标准,应是画院中人代笔,而简朴生拙的才是赵佶亲笔。徐邦达关于代笔问题的研究显然比前人深入具体了许多。但是,从绘画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个画家的画风往往不止一种,有主要的画风,也有次要的画风。两种画风有时几乎对立,让人难以相信是出于一人之手。画写生的人有时也画写意,画青绿的人有时也喜欢水墨。早年用功的作品与老年成熟的作品也必然大有差别。作画人若一生只画一种风格的画,那是画工,不是画家。对赵佶画笔真赝的考辨见仁见智都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但是,每一位优秀的画家,总有一种艺术化的人格精神把他所有不同体貌、不同风格的作品融为一体,声息相应。谢稚柳在《宋徽宗赵佶全集·序》中对赵佶各种风格的花鸟画迹的考辨则是较为详审精到的。首先,谢稚柳根据赵佶各个时期不同风貌的画笔中前后统一的笔势特征,将《竹禽图》、《柳鸦芦雁图》、《御鹰图》、《金英秋禽图》、《枇杷山鸟图》、《四禽图》、《写生珍禽图》、《祥龙石图》、《瑞鹤图》、《杏花鹦鹉图》等定为赵佶真笔。认为这些画以其精微灵动的写生和清新文雅的格调表现出赵佶画笔特有的性格和情意,与画院画家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刻意追随是判然有别的。其次,以笔势特征为主,“那停在芙蓉上的锦鸡与并栖在梅枝上的白头鸟,我们看不出与上列赵佶亲笔的笔情墨意,其中含蕴着共同之处,这些只能说是追随赵佶的格调,是无可逃遁的。”谢稚柳还根据《南宋馆阁续录》把《芙蓉锦鸡图》和《腊梅山禽图》定为御题画,“是‘三舍’学生的创作,或是每月考试的作品,被赵佶入选了,才在画上为之题字”。谢稚柳论证考鉴,比前人似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赵佶各种风格的花鸟画迹中虽有赝迹,但他在花鸟画领域中的创造性成就却是不容否定的。
  总而言之,“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画继》) ,诗词书画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绘画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广川画跋》) 。正如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建筑》一书中所说:“帝位为徽宗的绘画活动创造了条件,但徽宗的画并不是因其帝位,而是因其画作本身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后世的。”这是一句十分客观的公道话。可以说,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

艺术主张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他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一特点打开了南宋刘松年、李蒿和夏圭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变革之门。他还强调形神并举的绘画意念。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中国的建筑》一书中曾说,赵佶的画写实技巧以“魔术般的写实主义”给人以非凡的诱惑力。赵佶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创作时,常以诗题、款识、签押、印章巧妙地组合成画面的一部分。这成为元、明以后绘画派传统特征。
  赵佶在位时,曾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让文臣分门别类,著书评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他还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将画院列入科举制度中,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诗句为题,考录画师,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树誉艺坛。皇帝如此钟爱书画,文人雅客又怎能不趋之若鹜?北宋书法、宫廷画在此时发展到极致。
  在书法上,赵佶起初学的是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特点是笔划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字一般呈长形,张弛有度,有一种秀美雅致、舒畅洒脱的感觉,而且通篇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此后尽管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却寥若晨星,这足以见证赵佶的书法功力。相比之下,赵佶的诗词显得较为平庸,尤其是前期诗词,多为矫情之作,享乐情调十分明显。但在沦为亡国之君之后,他触景生情,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佳作,像“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读来让人心中隐隐作痛。
  《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
  此图画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18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在上空翱翔盘旋,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天空及宫殿周围的祥云皆以平涂渲染,更烘托出仙鹤动飞之势和曼妙体态,气氛祥和吉庆。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
  《瑞鹤图》曾收入《宣和睿览集》, 金军攻入汴梁时,这件作品被拆成单幅的卷轴流散出去,清乾隆晚期被收进清宫,溥仪私自夹带出宫后流失到东北,最终成为辽宁博物馆的藏品。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池塘秋晚图》卷本幅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白鹭一只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荷叶有的绿意未退,有的则枯萎残破,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瑟的秋意。而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尚有往后延伸之势,让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
  宋徽宗对绘画有精湛的研究,尤擅长花鸟,据传画鸟用生漆来点睛,成豆形突出于画幅之上,又黑又亮,炯炯有神。
  本幅为粉笺本,此粉笺新纸时,光洁亮丽,其上尚印有卷草纹图案,是当时极为珍贵的材质。由于纸面经过上粉处理,具有不吸水性,因而影响到笔墨的趣味。乍看之下,笔墨甚为质朴,有斑剥古趣。其构图是将各种动、植物分段逐次安排在画面上,是唐代及其以前习见的构图式,在描绘花草的形态技法较为古朴,有唐人装饰意味的遗意。

【展开内容】
  • 殿庭内外锦衣重,彩仗雕舆相映红。敌使未尝经便殿,始瞻仪卫慑羌戎。方响新成白玉牌,叩声仍与八音谐。高低二八还相映,丝竹陶匏莫可偕。纤眉丹脸小腰肢,宜着时新峭窄衣。头上宫花妆翡翠,宝蝉珍蝶势如飞。洛阳新进牡丹栽,小字牌分品格来。魏紫姚黄知几许,中春相继奏花开。杭越奇花异果来,未分流品未堪栽。苑中别圃根荄润,移入珍亭一夜开。灵犀点点透成花,异域珍奇自可嘉。因制芙蓉杯几样,通纹澄彻滟流霞。花枝连属胜丹青,叠嶂层峰立翠屏。汲引飞泉来玉甃,璇题因缮迸泉亭。近密临堤下钓钩,曲池人静不惊鸥。锦鳞才得山呼进,银椀重重赐与优。宝烟遥洞悉乔松,团墨新翻制作功。预遣丹青摹巧样,百花云影更盘龙。宫人思学寿阳妆,每看庭梅次第芳。浅拂胭脂轻傅粉,弯弯纤细黛眉长。主第循常贺庆来,朱轮隐隐碾晴雷。内东门外登车处,帘合方令步障开。瑞日融和丽玉庭,花枝密处有莺声。六宫闲燕多馀乐,索写新诗颂太平。瑞物来呈日不虚,拱禾芝草一何殊。有时宣委丹青手,各使团模作画图。万国升平庆有年,九重荣盛百珍全。民间财货虽丰富,未识新颁大观钱。洞箫声歇酒初阑,星斗凝辉宇宙宽。唯有真仙为侣伴,夜深同倚玉阑干。仙韶总角籍严宫,初学吹笙性格聪。十指近才能按字,纤纤双捧紫筠丛。春暮纷纷荡柳绵,欲回炎律困人天。宫妆永昼多闲宴,惯折珍珠结翠钿。宫娥相约戏鞦韆,困极盈盈宝髻偏。却恐逢人多谑笑,暗寻香径整花钿。碧墀十二曲阑干,琼态浓醺倚欲弹。月上海棠清荫合,罗裳深夜怯轻寒。诘曲回廊入小庭,绿窗朱户照光明。宫人昼直多娱乐,阖座諠哗击马声。金字红牌逼夜传,指踪韬略静戎边。往回曾不逾旬浃,巳见西隅献凯旋。殿庭亲策擢群才,杂遝英贤入彀来。俊敏各求先御览,禹门春浪鼓风雷。石榴繁翠渐盈枝,正是新和首夏时。宫女日长无一事,双英较胜卜心期。湘簟凉生暑气微,午天攲枕向纱帏。辘轳车扇间关处,双月回廊彩凤飞。行觞时许按清歌,声巧佳人曲韵和。簌簌梁尘飘不住,层空仍遏彩云过。洞房春晚惜花残,满地红英织锦端。想见惜芳情意切,更收香蕊掌中看。缓步宫花夜漏清,廓然天宇月华明。凝眸望极无纤翳,惟有银河一练横。相府元勋次第雄,构成高阁倚层空。落成颁燕延台辅,维有珠玑落座中。春池蘋藻绿盘跚,群鸭相呼戏碧湍。两两轻舠闲倚岸,斜阳清景鉴中观。太清楼畔柳依依,阑外飘飖绿线齐。鱼钥未开铃铎静,一林鶗鴂占春啼。小院风柔蛱蝶狂,透帘浑是牡丹香。主人不向闲庭看,孔雀双眠宝砌旁。烟静云娇露已晞,昼长人困杏花时。鞦韆闲倚楼台看,尽日无风彩索垂。院宇花深锁洞房,更阑银烛尚荧煌。芸窗尽日观前史,入夜乘闲讲谏章。平明初起九重关,望处楼台紫翠间。蕊绶华绅簪玉笋,裘衣传引太师班。金玉来符百宝新,羽仪严肃遍中宸。大庭躬授唯祗畏,惠泽遄敷万国均。掖庭荣庆诞弥初,包子均分尽乐胥。小结金钱银缕胜,红罗端疋代衣裾。南宫时务策群贤,题目函封进御前。敕选左貂齐答问,魁名优与进宫联。押班供奉列官行,沿袭诸司尽女郎。殿直恩名才得赐,销金方许制衣裳。燕馆沉沉夜雨晴,一翻景物更联荣。碧纱窗外无人到,两两三三百舌鸣。四辅爰修拱近畿,得贤分理奠邦维。见为美恶当勤训,每岁皆令近玉墀。式燕簪裳遍集英,梯航万里庆天宁。升平楼上遥瞻望,众里金貂认使星。垂杨堤畔彩舟横,凤沼瑶津一望平。内苑有时旬按乐,管弦清响到宣明。涵曦亭上恣凭栏,共看游鱼跃水间。泼剌红鳞才引到,金圈钤口放生还。檀槽钩凤绣鞶垂,玉拨乘闲试一挥。纵按往来敲捍面,四条弦上彩鸾飞。御柳规模六鹤图,凤池均锡尽称誉。销金标轴精工制,同会文章看御书。史女荣当执笔权,事沿毫楮待承宣。一回写著推恩字,特地欣愉择素笺。宝苑珍池霁晓开,满街车毂转春雷。锦幖画舫留盈月,惟待皇家宴赏来。叠罗枝袅亚朝霞,并产深宫信可嘉。携向佑神珍馆里,辅臣方得看霜花。明辉严敞寿春前,仪凤翔鸾曲水穿。欲就金阶连翠沼,更开花洞远相连。近密登庸大帅才,谋谟一举万全回。临洮积石皆恢复,旁午羌酋纳土来。清晓传邮凤报声,紫宸称贺集簪缨。乾崇来上新祥瑞,几夜黄河彻底清。巧簇罗牌翰苑词,宜春相向贴门楣。近来清禁尤珍重,珠蹙金书御制诗。大晟揄扬逸乐音,躬行律度革汪淫。长门羽鹤来翔舞,正雅方知上欲歆。灵宫复道问东西,殿宇凝霜绣栱齐。时祀每怀霜露感,祖宗功德勉攀跻。设科取士不遗贤,诏语先从内治先。朱邸遂兴宗子学,振振麟趾副详延。鸡鸣警戒务相成,奉道忘私燕享宁。规矩忽施惟自化,铅妆不饰为看经。苑西廊畔碧沟长,修竹森森绿影凉。戏掷水毬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午夜登楼户不扃,长廊夹幕内人行。蟠龙尾道华灯合,五色云中笑语声。左右掷梭伴侣均,玉纤迎接步莲匀。飘飘头上宫花颤,蜂蝶惊飞不著人。清晓轻云锁玉楼,楼前宫柳弄春柔。升平宫宇浮佳气,占得风光待宴游。韶光三月恰芬芳,禊饮池头泛羽觞。画鹢翩翩戏龙虎,一时佳景类江乡。韶阳偏逐禁宫先,三月青榆满地钱。嫔御直归多逸乐,高吟赓和缀新篇。叠山环水胜蓬宫,景物芳妍竞不同。佩玉锵金无限好,雅歌姝舞兴何穷。宫人击剑斗乘骑,宝带幞头烂锦衣。凤尾杖交团月合,龙门毬过一星飞。弓矢寻常锁太清,三山相对射侯明。乘闲自习和容艺,金椀时闻中的声。玉虚清夜醮筵开,羽唱升沈晓漏催。习习轻风花外过,露香飘出禁城来。翰苑花深夜漏稀,奉承亲笔草麻归。鸾笺几幅鱼龙化,近桉重升一品妃。绪风轻转莺篁巧,惠日初回燕舌娇。芍药画阑缯不断,杨花临砌雪难消。窄衣偏称小腰身,近岁妆梳百样新。旧日宫娃多窃笑,想应曾占惜年春。六尚皆分典御行,司珍尤重膳羞良。小金盒子黄封贴,细字臣民预品尝。满街飞絮舞毵毵,慵困情怀似酒酣。嫔御宫中行乐倦,却寻锦叶喂新蚕。月色凝辉照胆寒,水晶宫里望中宽。一声长笛来天际,谁学龙吟出指端。投壶懒欲趁嬉游,闲理瑶筝不举头。侧调旋从纤指出,谁人能会意中愁。锁院群心望宠嘉,閤门当殿奏宣麻。新经授宝敷恩泽,荣拜宗藩使相华。苑作群工各述劳,纤纤奇巧斗相高。花钿虽盛珠珍数,不使伤生用羽毛。东观从来选俊英,一时乐育合人情。公卿由此涂中进,密勿登庸得仰成。玉宇深严洞户扃,小山松柏四时青。绕阑下瞰溪流碧,恰似仙都一画屏。龙须成布一端长,珍重惟将宝匣藏。荒服献珍诚足异,承平八表自梯航。首夏方分淑景迁,小池依约出荷钱。宫娃每恨春归早,时困朝眠坠翠钿。岷山遐表得灵犀,剖出花纹两脚齐。良匠涓辰成宝带,鸳鸯一对水中栖。手诏时颁出广廷,俯从民欲示仪刑。庙堂佥允都俞议,方许昭垂粲日星。采来杉桧四时青,巧结蛇龙物象形。栽植太清资异致,势凌霜雪碧亭亭。石琴应自伏羲传,品弄尤知逸韵全。玉轸金徽重遗制,雷张诚贵擅名先。瑶洞深沈尽绮蔬,丛山叠石壮仙居。栏干面面皆珍宝,玛瑙匀敷小玉渠。庚伏炎曦酷暑升,旋寻庭庑避烦蒸。禁庭宿卫肩相比,特遣中丞辄赐冰。涓辰游幸出严城,黄道中分辇路平。近掖宝车锦步障,先来通市一逢迎。端门颁赦立班时,禁卫森严烂锦衣。才立鸡竿垂彩索,望中人拜曳红旗。五谷丰穰广有秋,漕司连络奏年收。籍田得驾循常典,泼麦园中结绮楼。小桃初破未全香,清昼金胥漏巳长。临罢黄庭无一事,日移花影上回廊。议司稽考绍熙丰,因革三王二帝功。夙夜焦劳无敢怠,求衣常是未鸣钟。仙姿婉娈玉肌肤,娇惯心情每自娱。不向园畦寻斗草,定邀朋友戏投壶。茸茸草色乱青袍,碧瓦藏烟瑞日高。内苑春光分外别,竞排珍赏待游遨。端拱垂衣每面南,晓班庭下颂声三。典仪预白排朝日,假令临时放六参。棕榈秀竹间行均,浑似江乡景趣新。低桧小松参怪石,清嘉尤胜杏花春。丽人航海觐宸都,嘉奖勤劳顾遇殊。币帛从来将厚意,益添异品及真珠。南阳耆老赐恩荣,入觐宜宣到后庭。远过期颐人仰叹,庞眉清骨享安宁。宫人凡百趁相贪,桑叶青青贮满篮。不使朋侪知底里,密来朱箔喂新蚕。集英金屋起清秋,式宴千官拜赐优。宴罢瑶仙迎翠辇,霞衣袅娜逐风柔。一夜浓云布九霄,忽成春色润寒苗。玉墀墀下鸳鸿到,欲晓传宣教放朝。四方遣使俾观风,利病陈来达禁中。沿革尽从民庶欲,更无壅遏下情通。
  • 晓景熙熙竹影疏,柔闲初理薄妆馀。心情酷爱清虚乐,琴阮相兼一几书。三省居常有进呈,早临崇政接群英。太官赐食移清漏,门外将交五马声。金鞍宝辔簇骅骝,乐奏相从共击毬。花帽两边成锦阵,谢恩长喜上头筹。残腊长空欲雪天,须臾盈尺兆丰年。燮调都在臣工力,遣使荣颁两府筵。修竹成林碧玉攒,几枝荣茂可栖鸾。瑶宫月白风清夜,谁共庭除一凭栏。双鸳纹瓦碧琉璃,零露瀼瀼夜未晞。花外倚空成敞翼,楼台宏丽景云飞。华景红梅两槛分,点成轻雪万枝均。依稀昨夜东风起,巳拆香苞漏泄春。霰雪飘空玉漏清,月华相伴琐窗明。醇醪醟醟同欢饮,旋摘诗联赋令行。清晨檐际肃霜鲜,晓日初消万瓦烟。隆德重阳开小宴,竞将黄菊作花钿。宝砌龙纹鉴色鲜,兰宫不信火云天。冰壶盘上排金醟,枕簟馀凉好醉眠。资善堂中几席开,词臣都是栋梁材。专求近密同参辅,皇嗣初看听读来。乐章依韵俯成编,欲听新词禁宇传。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笺。金井高梧舞戏圭,露盘承润晓凄凄。深宫不是清秋景,昨夜寒蛩渐渐啼。蟾光秋半倍婵娟,河汉潜微瑩碧天。楼上美人贪醉赏,晓钟声断遂经年。都府新仪置六曹,壮威京尹势增豪。屡空囹圄人知化,典宪从中力不劳。新月弯弯挂碧空,嫔嫱争拜望圆穹。倚阑长是踌躇久,应想姮娥在桂宫。翠莲秋盛覆池塘,绿柄风摇一派香。欲结珍苞供胜赏,随时均锡到兰房。龙德营修已庆成,秘扃斋洁奉三清。馀田增辑成嘉致,千百楼台绀瓦明。杏褪残花点碧轻,融怡天气雨初晴。仙姿斗草春园里,时听妖娆笑语声。初夏圆荷点翠钱,螭头清溜玉溅溅。惜芳归处随雕辇,半醉嫔嫱堕珥钿。桃作香腮玉作肤,飘飘云缕曳衣裾。妇功奇丽皆能事,一种心勤是读书。清晨帘捲碧堂前,淡薄梳妆结道缘。渐染化风忘外欲,观声频送葛覃篇。集英亲殿策才豪,盈庑纷纷尽雪袍。礼乐问题人罕记,就纡黼座继兰膏。三五良宵皓月圆,兰缸宝炬万家然。楼台总在冰壶里,今见蓬瀛不夜天。桃叶基春二月中,满庭芽孽顺年丰。欲令九禁知群卉,蒙被坤舆造化工。刺花弹箧紫檀弓,何处星丸入苑中。惊起流莺花里去,纷纷如雨落残红。早朝人待九门开,跃马传呼恣往回。班列旧称人尽晓,惊闻符宝外郎来。御制新规宝墨香,蟠龙纹里字成行。臣邻近密方宣赐,圆饼均盛小绛囊。龙舟舣岸簇楼台,兰棹轻飞两翅开。击鼓鸣铙飏旗帜,早来观赏暮方回。浴儿三日庆成均,宝带龙衣赐近臣。骏马金鞍新遴选,先令羁控过延春。诏令敷宣每自书,朝廷遵禀不迂疏。禁垣历岁多收得,高阁珍藏倚碧虚。云母屏山翡翠帘,绣衣围住百花帘。晨光旋透轻烟合,宝帐兰姿起未忺。腊中仙赏起华英,高耸云鳌彻太清。预占春楼无限景,更听风度管弦声。两行新札寄霜纨,圆柄均装七宝檀。殿记宣和书四字,禁中传得作荣观。女儿妆束效男儿,峭窄罗衫称玉肌。尽是珍珠匀络缝,唐中簇带万花枝。金波如昼丽彤庭,夜寂无人傍玉宁。惟有直更宫女伴,呼来方得近鸾屏。凤口金炉镂叶华,高低曲折势交加。新春品制名三杰,四和浓熏不足誇。上元芳景自熙怡,暇日因成数句诗。特赐府中看不泯,嬉游均及庶民知。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一局平分出四边,到窝仍与度关先。终朝打马为娱乐,不顾频输万亿钱。画鹢闲登锦缆开,兰桡飞迅水萦回。龙头烁烁红旗动,惊起沙鸥掠岸来。清和景物称游遨,金屋亭亭瑞日高。节物应时来别院,合中连络进樱桃。杏子成丹乳雀飞,柳条摇曳拂涟漪。瑶宫露井残红满,惆怅晴空欲暮时。满架酴醾旖旎香,小亭芳沼戏鸳鸯。兰房祗慕承恩泽,愈学时宜百巧妆。高丽新贡欲还朝,再御东回一水遥。祖饯国门仍赐乐,屡传恩诏下层霄。鞦韆影里笑相迎,蕙圃兰畦恣撷英。薄暮归来春意倦,芝堂闲听碾茶声。屏山掩翠敞华堂,巧燕初归拣画梁。寂坐安闲忘俗虑,益知仙府昼何长。云华重辑叠层峰,宝构高骧萃彩虹。环碧对池临翠圃,一沟春水远相通。琳庭节物乐无涯,又是馀寒易岁华。昨夜雪晴天气好,后园初进腊梅花。旋题玉额起层楼,三阁图书集校酬。近日得增新碧榜,显谟相继缮徽猷。秘阁初生瑞竹双,碧栏杆外玉墀旁。连柯并干扶疏叶,带月萦风兴味长。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夜静绮窗辉绛蜡,玉容相对煖移声。朝班翼翼布鸳行,三卫森严殿砌旁。遴选亲勋先许进,校员多是补中郎。阊阖朝来禁钥开,传邮跃马度香街。封章通进言三捷,从尔威风满国怀。九重城阙壮端门,霁色荣光瑞景分。一望葱葱佳气里,楼台常恐碍行云。嫔娥闲较选仙图,争到天宫意自娱。堂印碧油常占得,更无忧恐入酆都。宗祀玄堂羽卫还,大庭斋夕驻鸣鸾。平明复赐端明赦,争看金鸡立巨盘。十花金盏劝仙娥,乘兴追欢酒量过。灯影四围深夜里,分明红玉醉颜酡。红药栏边晚吹轻,玉肌人醉撷芳英。春衫旖旎香难已,却羡东风太有情。小雨飞轻助燕泥,万花零落柳垂堤。紫清宫里人稀到,廊外双双孔雀栖。宴殿匀将蜀锦铺,花明金赫丽簪裾。舞茵全似朝霞散,十二金鸾面玉除。每将兢慎保丕基,频岁多男巳应期。欲问荣昌在何事,春中禖燕满彤围。象蹋冰盘四面凉,风摇槐影蘸莲塘。玉颜一枕游仙梦,谁觉炎天畏日长。日暖风和殿宇深,高花修竹啭闲禽。宫娥携手临丹槛,喜看文鸳戏水心。送腊自然时序应,颁春常与迩遐同。福随新岁知阳德,庆协斯男诞禁中。三十六宫春信早,郁葱佳气艳阳天。莫将旧事论新事,尽道今年胜去年。朝来和气巳氤氲,碧瓦朱甍照眼新。永昼更添莲漏水,晴曦容与蕊宫春。池面冰开漾绿波,枝头花朵蹙红罗。东风信有芳菲意,应为今年乐事多。蓬莱宫殿五云低,广内楼台草色齐。忧在进贤忘寤寐,晓妆常是未鸣鸡。梅心透粉傍琼疏,柳眼回青袅玉除。雨露不偏金穴贵,六宫春晓念关雎。日上觚棱气郁葱,露华犹泠玉芙蓉。锦帏绣幕风光暖,琼叶珠花影渐重。黄头进酒斗醇浓,问有均颁不启封。向晚闻呼装尚酝,双瓶环绕小金龙。化成金碧拱雕楹,四序开筵率有程。安福殿阶连绣帟,内人常按鼓箫声。螺钿珠玑宝盒装,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元夕风光属太平,烛龙衔耀照严城。鳌峰屹立通明观,绛炬宵辉上下明。酒入金钟滟滟平,暗偷全在夹盘盛。宫嫔捧劝知分别,相顾潜闻笑语声。唐画名工品格殊,搜求争进入皇居。金题玉躞分伦类,区别媸妍细字书。翰林文府择良工,心画诸家一一通。无逸孝经书座右,迩英到彻画屏风。新样梳妆巧画眉,窄衣纤体最相宜。一时趋向多情逸,小阁幽窗静奕棋。藻幄春深夜不寒,兰缸耿耿照屏弯。太平丝管通宵按,祥瑞封章隐几看。寒食风光淑景时,宫娥装束斗珠玑。呼卢尽日随朋侣,将掩严闺始欲归。昼漏声催篆缕残,碧墀幽寂画堂宽。九嫔相习敦诗训,争把关雎讽咏看。玉关驰奏捷章来,鄯部洮湟万里开。阊阖通衢人意乐,争看宣舞凯歌回。春日循常击土牛,香泥分去竞珍收。三农藉此占丰瘠,应是宫娥暗有求。鼎殿崇新大器安,因时严享至诚殚。零零甘露符昌福,金玉沾濡拭不乾。机杼年来入禁垣,素丝初织未成端。遍呼御府令均玩,方识农家力最难。锦屏谁染楚峰青,依约惟无涧水声。丽质闲观攲缕枕,高唐云杳梦难成。晓色轻阴四幕低,如膏小雨密霏霏。传宣仪仗通廊立,惟恐沾濡近御衣。庆成宫宇亘修梁,伟颂声文出玉堂。近日屡经亲述作,欢然中分仰宸章。麻纸初新诏墨乾,金莲未剪烛花残。珠帘不隔霜华月,应比人间分外寒。对御分排紫锦班,内家新样挽云鬟。中官宣试霓裳舞,红袖翩翩飞燕般。弱柳飘飘意甚颠,无端牵住小花钿。楼中阿监遥相觑,应绘□图供御前。夏日龙池小宴开,轻绡雾縠试新裁。酒阑齐逐采莲去,隔浦鸳鸯个个猜。金题玉躞灿星光,御札纷纷杂紫黄。宣索女官三十六,就中谁是校书郎。
  • 地居天上接空居,万象森罗遍八区。功用不知谁主宰,绛霞丹雾閟清都。碧落空歌黍米珠,十方勃勃入无馀。闻经庆喜难言说,九色龙腾八景舆。羽童呼吸辟非烟,烟气徘徊绿室前。造化不从身外得,自根自本即三天。帝景相将会玉洲,月真层观紫云浮。掣开三八黄金锁,无极虚皇在上头。白玉飞符下紫庭,华幡三举召群灵。攀条咀嚼空青蕊,五体金光射日星。远昌台下海扬波,得道高真始得过。下格小仙追莫及,邕邕遥听八鸾和。五色云营叆叆屯,三三洞户敞琼门。何方道士通朱表,玉女飞函达上尊。上景三元妙色精,绛宫久已列仙名。更从大混存雌一,缥缈云车驾羽明。真阳馆里气徘徊,升降三宫密往来。生死不忓浮世事,相将五老上金台。三华太素自然生,空里芙蓉灼灼明。绛室金房虚宝座,大微童子下相迎。
  • 紫清天上育华林,绛实朱柯竹叶深。咀嚼繁英身不老,下观鸟兔换光阴。元君八气号青灵,锦帔飞裙住玉城。把握帝符司道籍,拔除尘累济群生。高上皇人宴紫霄,撷芳常引八骞条。肌肤表里琉璃彻,映照三涂万苦消。九日宫中四老真,广霞山上宴仙宾。鸣钟鼓瑟行灵醑,碧落融融别有春。浮绝山连白玉京,金华楼共日华明。五真结就圆珠气,骨似丹琼貌似婴。秀华峰下五灵都,元景神君握化枢。真火有功能造物,销镕五毒出阴途。赫赫曈曈日九轮,六渊宫殿紫元君。霞冠锦帔端居暇,披拂祥烟著赤文。佳气青葱覆紫空,青精羽驾命元童。逆风浩荡三千里,七返香烟处处通。流汩池中大宝莲,开花十丈映池泉。嗅香饮水无饥渴,绰约金华叶上仙。万仞霞山峙玉虚,四司冠剑护灵都。众真稽首持天禁,腰佩仙皇逸录符。
  • 太一元君掌列仙,彤晖绛彩射芝田。功圆会遇刊名籍,可但洪崖笑拍肩。五节清香半夜焚,天人玉女尽遥闻。味同气合遥相应,绛节霓旌下五云。太极元君翠翮车,万魔奔走听神符。九龙纵步齐骧首,时见空中吐火珠。蕊珠宫里七言成,十二神君一一名。云拥苍虬归火府,风随素虎出沧瀛。金阙明光后圣君,流津焕彩结丹云。不因太上相传授,安得人间有玉文。元景岩峦耸太空,彭彭仙室在霞中。九灵变化俄离合,羽驾飘飖不可穷。东井中涵皓月精,群龙奋搦运金罂。仙人灌沐知何代,唯见玻瓈透骨明。渺渺三津绕帝川,川连红雾雾连天。玉灵仙母时游息,侍卫森罗日月軿。九灵玉馆接昆崙,山融流刚不可亲。嘱付紫兰令说与,红尘何苦弊精神。左右灵飞运甲庚,琳房八景鍊华精。常阳宴罢归何处,掷火流金事尅成。
  • 胎化灵禽唳九天,雪毛丹顶两相鲜。世人莫认归华表,来瑞升平亿万年。瑶台风静夜初分,仰喙惊鸣露气新。太液徘徊归未得,曾于往劫作麒麟。灵鹤翩翩下太清,玉楼金殿晓风轻。昂昂不与鸡为侣,时作冲天物外声。三山碧海路非遥,来瑞清都下紫霄。霜雪羽毛冰玉性,瑶池深处啄灵苗。金火纯精见羽仪,长随王母宴瑶池。玉坛夜醮神仙降,飞过缑山人不知。五云宫殿步虚长,斗转旋霄夜未央。白鹤飞来通吉信,清音齐逐返魂香。一声嘹唳九皋禽,换骨轻清岁月深。辽海等闲人不识,大罗天上有知音。白毛鲜洁映霜华,丹顶分明夺绛纱。千六百年神气就,飞鸣长伴玉仙家。蓬莱会散列仙归,羽驾飘然白鹤飞。明代为祥人惯见,何须乐府咏金衣。玉宇沉沉瑞雾开,香风未断鹤徘徊。奇姿会与青田别,定是仙人次第来。
  •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曈曚日驭晓光回,金碧相宜玉府开。步武烟霞还旧观,百神应喜左元来。
  • 景龙江静喜安流,玉色闲看浴翅鸥。已觉西风颇无事,何妨稳泛济川舟。登山想见留云际,赏日还能傍水涯。对此已多重九兴,先输黄发赏黄花。锦绣烟霄碧玉山,萦纡静练照晴川。留连不惜厌厌去,雅兴难忘既醉篇。
  • 有唐至治咏康哉,辟馆登延经济才。廱泮育贤今日盛,汇征无复隐蒿莱。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 一气化之元,邈在两仪先。宝埒驰金马,真香喷玉莲。飞空按龙辔,梵响导芝軿。绵永长春劫,翱翔无色天。初真难晓谕,以此戒中仙。高真明道德,垂世五千言。解释惭凉薄,殚诚测妙元。霓旌严教典,羽唱彻云軿。瑞鹤仪空际,祥风拂署烦。穹窿兹响应,宝祚亿斯年。
影相集珍
  • 斗彩鸣凤盘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雕花银镜精品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上古雕纹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