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舒邦佐

朝代:(宋)

  舒邦佐,字辅国,一字平叔,号双峰,靖安县城人。靖安舒氏第四世祖 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授通直郎。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铭》。
更 多

生平

  舒邦佐在潭州善化任主簿时,奉命输送长沙纳缴田粮三十万斛。他随到随收,(官米平量)杜绝过去浮收肥已的流弊,柴薪微物都随身自带,不沾民间丝毫,百姓感戴,曾编有“今年官米两平量……”的歌谣唱。

  潭州每年输纳粮财的,承办官吏有一定补贴,名曰“优润钱”。舒邦佐把自已应得之数,全部存入县库。离任时,当地又赠送路费,这些额外收入,他分文未动,全交善化县作修理主簿官衙之用。百姓称颂他为官清廉。

  善化邻县宁乡的百姓报告旱情,当地官员疑为夸大不实,乃张贴公文遍告各乡人众,如诉告不实,欺蒙虚报,即行处责。百姓惧怕,隐灾不报。上司知舒邦佐办事能干,派他前去查明处理。他到宁乡后,一查旱情确实存在,遂呈准从宽对待首告的人。百姓消除了顾虑,俱一一如实诉告旱情,使之得到妥善处理。

  舒邦佐在衡州除任录事参军外,兼摄宪司检法官,又兼郡佥幕,对案犯明谨用刑。当时狱中时有囚犯因饥寒而死。他命人为囚犯置办饮食及御寒却暑之物品。又茶陵县倪某控告胥长谭良佐受贿一案,传讯后,得知尚未收受赃物,守倅却拟将原告和被告一并治罪。舒邦佐说:“小吏要鱼肉乡民,是很容易的;百姓要伸冤,却是很难的。量刑时对吏要严,对民宜宽,倪某应酌情宽减。”后来上面派来复核案件的官吏听见舒邦佐这番议论后,很是称赞。

  绍熙五年(1194年),舒邦佐告老还乡,买田设义庄,置地构筑双峰堂,在堂前凿“天泽池”(后名衙背塘),池中建“望烟楼”。每日晨夕登楼眺望,见有未起炊烟者即周济钱米。本县学田原多被豪绅及经手者侵蚀肥已,经他清理后重立新规,使学田收入按新规发给贫寒学生。

  舒邦佐在《双峰堂记》提出过“退为进基,静为动主”的见解,为当时理学家朱熹所赞赏。他著有《双峰猥稿》,为文绚丽精湛。当时文人李恭甫说他的文章“有横放者,有缜密者,有精巧者”。

  舒邦佐卒于嘉定七年(1214年),享年78岁。葬于本县福寿源(今沙港桥头)的野鹿衔花山上。衡州有其塑像,崇祀在石鼓书院。


成果

  舒邦佐诗,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刻《双峰猥稿》(其中卷八为诗)为底本。校以明崇祯六年舒氏家刻《双峰先生存稿》(简称崇祯本,共六卷,卷六为诗)及清初抄本《双峰先生文集》(简称清抄本,共九卷,卷八为诗,藏北京图书馆)编为一卷。

  舒邦佐与其妻捐资修建了南港桥,自今完好。

【展开内容】
  • 仕接湖南北,逢人问起居。|蚤曾师砚席,非但托乡闾。|梦里诗春草,毫端赋子虚。|诸郎图不朽,当共葺遗书。
  • 烟雾冥蒙雨意垂,远山隠隠抹修眉。|急催行李投前店,似我当年在道时。
  • 正昼东风自展扉,双双燕子望巢飞。|杨花却是元无定,吹落南隣不肯归。
  • 月姊携炉出广寒,镕银为水又为山。|夜来归去忘收却,陷入浯溪石壁间。
  • 正是江南雪霁天,素娥特地弄婵娟。|山川一望皆如剡,只欠渠侬访戴船。
  • 架上酴醾万玉浮,当年攀折为迟留。|而今老病空相对,花不羞人人自羞。
  • 鸣鸠乳燕寂无声,蜜熟花蜂亦懒营。|睡起卷帘春已晚,竹篱穿笋两三茎。
  • 桃杏酣酣著意红,当时只要嫁东风。|而今却被东风误,一片西飞一片东。
  • 谷雨催秧蚕再眠,采桑女伴罢秋千。|前村亦少游人到,牛歇浓阴人饷田。
  • 求田未用太匆忙,且况毛锥觅太仓。|择地读书终不恶,莫教辜负北窗凉。
影相集珍
  • 鎏金卧犬兽雕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飞天神马金带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