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攀龙
文学成就
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
李攀龙诗文,由其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沧溟先生集》,其后屡有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所写《拟古诗》,临摹过甚,受人指摘。
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他所著的《答冯通书》就提到:“秦汉以后无文矣”。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语近情深,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生平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18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嘉靖十九年(1540),攀龙取乡试第二名,3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3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不能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官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著,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李按察攀龙》)。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隆庆改元(1567),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军将,表现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4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遂卧病不起,第二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9月18日)暴疾而卒,终年58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后人在其少年读书处趵突泉上建白雪楼,以寄托对诗人的追念之情。楼渐荒废,至解放初拆除。1996年又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建成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
-
羽书秋色外,飞挽海陵回。日上犁庭议,时难度漠才。物情奇士过,天造异人来。侧席劳明主,黄金正满台。即今难授钺,谁可静胡尘。谈笑存能事,艰虞失众人。大军归掌握,王者自经纶。不复忧骄悍,如林护北辰。使者晨驰壁,夺归平虏章。自天悬斧钺,择日设坛场。万马中原集,诸军上苑旁。主恩无可报,一战取名王。天子何神武,乘秋欲破胡。儒臣擐甲胄,大将解兵符。叱咤风云合,艰危日月扶。北瞻陵寝色,葱郁近皇都。
-
楚妃色殊众,不独下堂悲。鼓瑟潇湘夜,秋云未可持。河流双露掌,月出万年枝。属有将雏曲,能无泣凤池。可怜御沟水,见此白头吟。病客思江郡,词臣在上林。春风动花树,秋月散清砧。唯有陵阳泪,知君抱玉心。
-
驰骋淄渑日,功名与宦情。高堂一为坐,世路遂相轻。行乞还燕市,悲歌复蓟城。佩刀风雨夜,堪作箾中鸣。一自抽簪后,漂零见此身。通章寻悟主,怀刺更依人。寒入绨袍色,愁生黍谷春。不因家难剧,君岂在风尘。海内论兄弟,萧条二子才。一时称病罢,万里拂衣来。雨雪人高卧,蓬蒿客自回。偶然占剑气,夜夜向燕台。闻道周旋地,偏承老父颜。橐饘时在侧,宾客稍居閒。函谷更封出,夷门执辔还。莫将公子泪,乱漫洒燕山。
-
即令关请谒,何用乞江湖。僻性终难狎,浮名本易污。杜门人事过,欹枕岁华徂。薄俗还堪畏,崎岖比宦途。白日移高枕,青山答放歌。病才宜偃蹇,老自厌婆娑。礼数诸生绝,交游二仲多。江湖春正满,更欲混渔蓑。药饵休官懒,蓬高谢客深。浊醪殊解事,高枕自知音。老大翻陵劲,文章岂陆沈。浮云终日在,潇洒竟何心。五羖功名薄,双龙羽翼乖。风尘凋短褐,雨雪闭高斋。惨淡幽人色,飞扬壮士怀。少年何太苦,妖冶事形骸。奉使谈经日,单车西入关。抡才牛口下,得士凤毛间。白雪千人失,黄河万里还。即今高卧处,犹不减商山。乞归君已见,削迹我何求。交态疏能变,时名久自休。中原来病色,万里入春愁。不是忘机客,还惊海上鸥。结舌论文地,甘心养拙年。朱门人自老,白雪调空传。世路蓬蒿外,浮名燕雀前。中原二三子,夙昔共周旋。病起独登台,春光万里来。浮沉还我辈,俯仰见人才。华发风尘过,青山雨雪开。浮云堪倚杖,落日好衔杯。漂零唯浊酒,落拓总狂生。彭泽差闻道,高阳横得名。罢来诗惨淡,卧久兴凄清。日对春湖色,潺湲懒濯缨。五柳㟙湖滨,先生隐是真。文章堪侧目,潦倒竟全身。何必论交地,长须纵酒人。即令东蹈海,断不混风尘。
-
平生偏伏枕,睱日是抽簪。病著青山色,愁高白雪音。云霄悬出处,踪迹间浮沉。不必名俱毁,方知二仲心。放歌知帝力,纵饮见天真。綵笔风云老,青樽日月新。诗惊啖蔗客,酒让采薇人。即使妨幽事,何须傍隐沦。自甘成独往,谁复病相怜。金尽论交地,囊馀解摈篇。清斋芳药饵,华发媚林泉。不必忧生事,深耕种秫田。不谓幽栖处,还堪抱膝吟。大云千里驻,片雨二湖阴。暑逼藤萝浅,凉生栝柏深。鲍山终日在,知己愧黄金。未同疏雨至,勿剪夏云繁。片华樽前出,双流树杪翻。红颜辞上国,白眼入中原。慢世吾何敢,风尘且避喧。拂衣先达怪,高枕故人疑。世路衡门左,轩车负郭迟。少年誇解事,薄俗讳言诗。何处堪遥集,悠悠未有期。每逢河朔饮,辄忆广陵涛。起色含佳句,流光逼浊醪。兴缘知己尽,名岂罢官高。髀肉看如此,何论长二毛。空林风雨过,潇洒一樽开。看竹俄蠲疾,漂蓬敢负才。杜门辞问字,落日罢登台。不是怜嵇阮,谁堪把臂来。夜半忽风雨,层楼四望孤。雷盘华不注,电划大明湖。云雾连屏叠,蛟龙抱剑呼。飞扬天地意,垂老见吾徒。何物子虚赋,深承汉主知。一逢杨得意,千载遂同时。谏猎功名薄,为郎日月私。閒居堪避事,称病足逶迤。更阅人间语,谁堪出处同。江湖星自客,词赋日犹工。物色馀争席,生涯见转蓬。延陵皮相士,竟失被裘翁。白头明日事,君不见交情。千载论知己,中原命友生。青云高病色,沧海傍诗名。一为弹冠误,徒令国士轻。
-
隐几怜清晓,开轩命浊醪。西风行薜荔,白露缀蒲桃。气逼蝉声苦,天含雁影高。壮心堪自见,秋色正滔滔。病色还相假,秋光溘自开。清羸堪傍竹,潦倒重衔杯。返照湖边尽,浮云海上来。即今知九辩,无处不悲哉。秋意长西北,苕荛望里分。青含仙署雨,白动帝乡云。屈宋终难达,巢由故不群。江湖三十载,摇落好谁闻。南山伏枕前,北渚濯缨边。林薄秋逾厉,云霞晓自鲜。谈诗成白首,把酒望青天。万里中原色,萧条此地偏。不必知名姓,中原一病夫。柴荆存古色,药饵泥穷途。落日悬鱼笱,西风缠辘轳。生涯君自见,百亩白云湖。高斋清自掩,遥夕病相看。片月花间净,明河树杪乾。流萤含火著,宿鹭抱霜寒。何限同袍意,江湖坐渺漫。白云不摇落,湖上长悠悠。世事衔杯过,人情把袂休。秋光栖自老,日色澹相愁。况复多风雨,萧条傍倚楼。摇落唯高枕,风尘且闭关。醉来双白眼,病起一青山。交态元难作,诗名已自闲。有人湖海上,无事马蹄间。
-
高卧堪人事,幽栖岂世情。老松寒更拙,片竹冷逾清。拥褐江湖色,鸣琴雨雪声。懒心常近傲,不是学庄生。百年长药裹,三径且蓬蒿。华发抽簪短,青山伏枕高。漂零知浊酒,雨雪见绨袍。似解冥鸿意,翻然变羽毛。寒邳不可望,萧瑟掩柴扉。宿雾含霜苦,斜阳带雪微。清斋宜病色,生事合渔矶。欲奏沧浪曲,江湖此调稀。遥夜怜幽独,南山傍户庭。泉流霜下白,野色海边青。风乱将残烧,寒疏欲晓星。偶因樵唱起,延眺及林坰。
-
一郡看如此,扁舟意若何。白云天目遍,春水太湖多。怪事宁词赋,幽人自薜萝。平生无俗客,三径许谁过。我辈还堪见,人间已厌闻。大都常谢客,不次各离群。病酒仍耽句,青山自白云。春来论数子,飘泊有如君。
-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即闻彭蠡雁,应上武阳台。华发文章到,青山放逐回。时名堪下榻,秋兴足衔杯。不是求羊辈,蓬蒿断往来。
-
十年君所见,已分老蓬蒿。安得浮名在,将无执事劳。海鸥群自下,天马步元高。五柳还须种,徵君不姓陶。那堪成僻性,非不爱明时。白发终怜我,青山好属谁。连城高一抱,流水妙相知。君自墙东客,行藏岂更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