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袁宏道

朝代:(明)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更 多

生平

  袁宏道(1568~1610)少敏慧,善诗文,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万历二十三年(1595)谒选为吴县知县,听政敏决,公庭鲜事。政暇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越二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数月即请告归。后迁官至稽勋郎中,不久即谢病归里。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六日(10月20日)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明史》卷二八八有传。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流传至今的作品集有《潇碧堂集二十卷》,《潇碧堂续集十卷》,《瓶花斋集十卷》,《锦帆集四卷去吴七牍一卷》,《解脱集四卷》,《敝箧集二卷》,《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中郎文钞一卷》等等。其中《满井游记》被编入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书内。

白话艺术

  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枣竿》之类,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又赞扬《水浒传》比《史记》更为奇变,相形之下便觉得“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听朱生说水浒传》)。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与《瓶史》

  《瓶史》一书,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写成的,时年32岁。 袁宏道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瓶史引》中,他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他还说,高人隐士们住深山,濯清泉,与世无争,并以把世间一切让人为乐。他们的生活恬淡、安逸,绝无大祸临头之恐。这正是我生平极为羡慕的事。但是,袁宏道说:由于“为卑官所绊”,身不由己,于是,“仅有栽花莳竹可以自乐”了。

  在谈到自己喜欢插花的理由时。袁宏道说:由于“邸居湫隘,迁徒无常,不得已乃以瓶贮花,随时插换”,况且,京城里种植有各种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头物”了。袁宏道认为,这样做,省却扦插、浇水之劳苦,而插于瓶中之花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算“一大快事”。

  袁宏道的朋友在谈到袁宏道时曾说:他“好修治小室,排当极有方略。此虽小道,实艺术之一种,有学问在焉”。由此可见袁宏道不仅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而且也是一个颇具艺术眼光的人。

  在长期的插花实践中,袁宏道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宝贵经验,如他自己所说,写《瓶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与诸好事而贫者共焉。”

  《瓶史》问世后,对我国后人影响之大自不必说,东邻日本也在文化五年(1808年)出过一本《瓶史国字解》,书中附有插花图谱280余幅。此书的序言说:“前者黎云斋者,据石公《瓶史》建插花法,自称宏道流,大行于世。”由此可见,此书对日本花道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 袁宏道是个很有情趣的人,专门写了《瓶史》一书,讨论插花艺术。此书在中国流传不广,在日本评价很高,亦是“袁派”插花的由来。


文学主张

概述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公安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袁宗道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论文》)。他们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袁宏道《叙小修诗》),“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不但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亦会有所变化而趋于通俗,这是因为“性情之发,无所不吐,其势必互异而趋俚,趋于俚又变矣”(袁中道《花雪赋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们进而主张:“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冲破一切束缚创作的藩篱。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江盈科《敝箧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

【展开内容】
  • 孤塔三千级,俯身见鸟过。但知天阔远,未许岫嵯峨。铃语闻沙塞,灯光射虏河。昔贤谁眺此,韩宋与东坡。我醉中山酒,兴衰渺莽间。宋家遗塞垒,唐典旧河山。破壁风雷出,空堂燕雀还。莫言无外警,西去即层关。
  • 几叶茭蒲水,微风亦起澜。如何寻丈地,绰有江湖宽。种果栽花易,招鸥引鹭难。辋川如具礼,画里试思看。树历高云老,门临细水寒。乱中时有整,幽处偶然宽。芦笋芽将茁,槟榔蕊渐残。游鳞真可喜,梦不到渔竿。径路微微折,亭轩倍倍宽。经营百事善,物力屡朝看。果税分时敛,茶坊凑水安。袈裟幸自乐,何苦恋中冠。
  • 疋马西风客,青衫远道人。倾觞三日语,洗面一升尘。发箧探家信,呼儿换葛巾。颜肥兼耳阔,失意几曾嗔。家事若蚕丝,细听无了期。某山今旷废,何仆最顽痴。验貌争肥瘦,谭心校髓皮。因勘对病药,第一是随时。俱言三岁苦,挨得几番虚。鍊就玉圭字,磨穿铁板书。莫非头罪过,傥亦慧乘除。知汝能排遣,高谭且自如。买米钱都尽,装衣絮亦无。奴颜愀失路,马尾秃长途。沙哭终雠楚,梁舂已去吴。弥天布铁网,不肯拔珊瑚。
  • 血蚀青铜照,魂牵白玉环。人间冤女冢,地下望夫山。著土泪犹碧,邻湘草亦斑。至今西陵月,不忍向南弯。一夕归兹路,三生惜此人。死无长负债,恨是不销尘。小玉终为厉,苏卿必有神。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恶雨催兰桂,饥枭啄凤凰。埋忧觉地小,量恨与天长。万者难焦泪,千生不化肠。明当告世主,幽合诅城隍。怪事咄如许,稗官见亦稀。若无亲口语,定道客传非。始觉生为债,谁言鬼是归。长时检遗箧,不忍触歌衣。冤诉知无已,冥司可奈何。只愁女鬼弱,不怕俗钱多。双陆因名废,新声只自歌。唯当仗佛力,救汝出幽罗。
  • 黄叶旋空下,清泉作雨飞。苔毛青佛面,石色老天衣。僧静厨蔬少,山寒野雀稀。自然消万虑,不是学忘机。山色重重怪,高谭事事新。荒松吹老鬣,古石长斑鳞。入室寻僧梦,翻经晤客尘。禅兄兼酒弟,傲杀世间人。
  • 落尽梧桐叶,萧骚满一庭。当书裁枕被,减食买参苓。壁暗秋虫泣,垆攲夜火青。病来曾几日,疏发冷生星。贫病知何极,高天也不原。愁声彻晓夜,药气满楹轩。梦恶凭奴解,衣单借手温。空堂悬一榻,黄叶自封门。
  • 长短丹枫道,高低白雪枝。奚如肩古帙,骏尾束红丝。闺月能通梦,边烽易入诗。因思誇官日,是我见朝时。策蹇迎霜去,冲风逆雁行。梦中呼小玉,瓮底拜荆卿。驿路听塘报,寒冬怯水程。预知廷对策,多半是谈兵。
  •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一叶寒塘上,孤云信所如。东亭观美箭,西沚访幽居。静玩涵波羽,幽怜避饵鱼。未容狂阮籍,沉湎污清虚。
  • 入谷非无路,凿空尚有痕。势危攀棘杪,力尽憩松根。天上云烟市,仙家水石村。悠然见邃古,梦里亦羲轩。愁绝苍龙岭,苔青万古铜。㠉深凭绠汲,栈绝赖枝通。洞隔寒溪雪,僧归石璺风。半卷轻四岳,一笑傲三公。只觉川原变,宁知七曜同。按图穷大地,卓笏量虚空。霞过遗仙影,云归识海风。人间三不朽,尘里一微虫。极态穷工出,摩天插地孤。平开东震旦,坐想先供卢。曰石铛何在,青溪鹤也无。浩歌中夜月,万里湛冰壶。云懒飞难上,龙痴卧不醒。巴江寒荡日,郑火夜飞星。炉瀹千年液,松留太古青。绿霞封石锁,应是护仙经。
  • 树古积苔痕,山高昼易昏。袖中云气出,阶下水声喧。断鼎残埤寺,青螺紫涧村。倚阑叩京尹,还我玉峰轩。迹往休寻记,台倾莫问年。风香来韦曲,雪色照樊川。野寺遮红叶,人家住翠莲。隔溪山更好,驱马入苍烟。槛外即危岭,烟中跨楚秦。石留前劫字,洞老别朝人。夏月莲花雪,冬风暖谷春。云深无隙地,千里瘦龙鳞。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上古雕纹玉环
  • 斗彩鸣凤盘
  • 雕花银镜精品
  • 商代青铜器鸮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