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杭湖不过方十里,颍上无山空勺水。老夫未免有乡情,敢道他皆不如此。惠州城西几百峰,峰峰水上开芙蓉。我欲穷源安可极,野烟空翠飞重重。鳄湖之水明如练,弱藻潜鳞皆可见。丰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去何时还。菱花荷叶纷纷长,巨筏中流日垂网。水晶鱼小价偏高,犀带桥长人共往。金吾亭上好看湖,远近纤浓胜画图。微风作浪打山脚,白日倒景悬城隅。金吾勋伐藏盟府,天许闲身作湖主。买断龟峰千顷波,增筑楼台三百堵。飞甍往往杂茆茨,随山高下总相宜。疏阑架竹通闲地,画舫传觞入水篱。吴歌楚舞看未足,更奏银筝度新曲。千金制得凤鸾衣,万里载来燕赵玉。如君好事世所希,一日百万真可挥。当筵意气映四座,使我不醉何能归。别待他时百花发,为君更咏黄金徽。
  • 我爱清秋好,因为湖上行。拂衣昨夜度江水,青山画舫遥相迎。垂杨飞丝映朱阁,古松擢干排苍冥。湖上多故人,邀我湖中亭。大铙忼慨间淮鼓,高管断续和秦筝。妖童罗列十四五,曲曲尽作边头声。长谈短歌共披写,座中客尽风流者。只愁天上落金乌,宁识湖边有车马。高侯达者好著书,日开经史自公馀。洛下不唯容阮籍,临邛直欲朝相如。昨日相过惭未报,今朝复枉湖中道。在贵真看能下人,微才岂敢论高蹈。生平落魄偶言诗,空谷寒猿只自悲。何因得入君侯耳,逢人往往言相思。相思相见日之夕,湖日湖云相映色。洲渚纡回势若环,波光琐细纹如织。中流四顾忽茫然,四百罗浮出半天。君不见晋时葛稚川,作令乃以丹砂传。又不见秦世安期子,说项不成成列仙。人生出处皆陈迹,百年且自行胸臆。主人有酒须尽欢,回船勿使风涛黑。
  • 世人日相见,杳若不相识。如何别君三十年,此心只是长相忆。去岁书来自桂州,望之不至增离忧。今年望极思稍辍,东风忽枉禺山辙。相看一笑在舟中,仿佛芜关往时别。舳舻千里大江秋,祖生击楫横中流。澄清之志一不遂,拂衣高蹈轻王侯。洞庭之南幽州北,处处江山寄游迹。井蛙所见将无同,腐鼠相逢唯一嚇。先生掉头不与言,世间雷电徒轰奔。昆崙冈头三日火,白玉皎皎无烧痕。独抱禅心卧山月,居士身中常说法。已回火宅作清凉,尚有冰霜存鬓发。百日江城共起居,平生不乐更何如。愿移茅屋来相就,溪水长竿并钓鱼。
  • 珊瑚洲畔柳,可以赠依依。自我此为客,而君遂不归。夜吟销画烛,春雨共寒衣。未别先惆怅,他宵明月晖。
  • 珠海三为别,相知廿载来。发添无限雪,心共不然灰。老脚寰中遍,新诗酒后裁。时难游不得,归梦北窗开。
  • 爱君兄弟好,悃愊绝浮华。与世若无忤,中心良有遐。二毛依子舍,重树似山家。自种忘忧草,春来烂漫花。
  • 长裾玉面正青春,可叹飘零乱后身。老母幸存为客早,故山虽在欲归贫。能工丽句追前辈,偶着枯棋服世人。相见江城沽美酒,醉吟忘却落花旬。
  • 传衣闻已返三城,转忆江南万里程。庐岳憩时依竹影,吴门归日试莼羹。心存至道忘来往,塔有新铭慰死生。欲诉离怀犹未得,故人知我久无成。
  • 南梅枝暖北梅寒,君去秾花次第看。风雪一帆辞海国,天人三策上春官。世情莫惜尝鸡肋,诗句多吟在马鞍。得意定知归计早,此心先许钓鱼竿。
  • 春来频客素馨田,想见高吟百卉前。琼海罢官唯白发,蜀门归路在青天。埋名后代还谁赏,廉吏今时不谓贤。同是旧人君更老,相思遥寄梦熊篇。
影相集珍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母子象尊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