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孙遹
文学成就
彭孙遹为清初著名诗人,存诗1500首,多应酬、记游、抒情、咏物之作。如《松桂堂集》末卷全是咏花诗,写了百多种花。部分作品写官吏凶残、官军害民、农民流离失所,真实反映清初某些社会问题。其诗风格近唐大历十子,尤近刘长卿。词亦著名,特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朱孝臧《彊村弃稿》)。《清诗纪事初编》评说:“各体皆备,世独赏其香奁艳体”,《清稗类钞》称其“才富学赡,王阮亭、朱竹垞皆自叹不如”,谭莹在《论词绝句》中推崇彭孙遹:“大科名重千秋在,开国填词第一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彭羡门词,意境较厚,但不甚沉着,仍是力量未足。《清词菁华》:孙遹词品,侧艳蒙讥。然如所编数阕,亦殊有清致,无碍其为团云手。
著作有《松桂堂全集》、《南淮集》、《延露词》(1663年)、《金粟词话》等。 其子彭景曾刻《松桂堂全集》。
生平
彭孙遹之父彭期生(字观我),为刘宗周弟子,南明唐王时官至太仆卿。清兵南下,期生先据守吉安,再战于泰和,数败清军。后奉檄守赣州虔中,城破,将吏请期生出逃,不肯,曰:“虔,吾睢阳也!”挥众散去,投缳自尽。孙贻求遗骸不得,不交人事者二十年。
彭孙遹少年颖悟,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进士,授中书舍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奏销案”落职。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得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1682),充会试同考官。二十四年(1685),迁国子司业,旋授翰林院侍读,进侍讲学士。二十七年(1688),特简内阁学士,教习庶吉士,充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两馆总裁,复充国史馆总裁。三十年(1691),为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选拔官吏,杜绝请托。充经筵讲官,敷陈明畅。明史久未成,特命为总裁。赐专敕,与元老同。三十六年(1697)告老还乡,康熙赐其居“松桂堂”匾额,遂以名其集。
-
朱丝宛转垂银蒜。今宵底事抛针线。怪杀太风流。频频撼玉钩。千般轻簿个。可也羞灯火。渐觉麝兰微。画屏人欲迷。
-
小窗鲜碧凝修竹。窗前试展珠函读。日永静无人。风来散帙频。新妆娇半面。莫使悲团扇。纤月挂檐头。牙签索罢休。
-
玄霜捣罢明于雪。褰帷人似婵娟月。何必怨羁雌。有人帘外窥。娇羞生不惯。惊避檀郎看。香汗玉肤潮。无声落凤翘。
-
竹窗昼永清无事。南朝旧谱翻新思。奇正巧能兼。犀筹手自拈。郎休嗔叶子。叶叶郎相似。尽日掌中擎。欢情一纸轻。
-
花梢豆蔻含春色。风狂雨骤相狼藉。懊恼锦屏空。胭脂满地红。诸姨偷觑着。调笑多轻薄。一曲后庭花。前身张丽华。
-
枕函腻脸明双玉。纤蛾接黛攒新绿。欢泪粉香垂。为郎忍片时。金铺横屈戍。皓腕频频觑。觑向蜡灯中。臂妆深浅红。
-
岁月闲中老,容华暗里消。清槐好为系征舠。浓绿染长桥。听雨僧庐静,寻诗竹院遥。烛花落尽又频挑。不寝费兰膏。
-
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江云一色秣陵潮。抹断蒋山腰。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
侯第珠为帐,金闺钿作车。水沉香炷博山炉。今夜极欢娱。顾影双龙镜,更衣百宝襦。画眉深浅入时无。笑指月生初。
-
水驿下,戍楼前。寒食清明过也,淡烟疏雨落花天。恨绵绵。风起坝桥如雪。短叶长条堪折。一春只觉别离多。奈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