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丘逢甲

朝代:(清)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更 多

生平

爱国世家
  生于台湾省苗粟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到丘逢甲这一代,丘家在台湾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1864年,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的家庭里,自幼受清朴刚正家风的熏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幼负大志”,渴望报效国家民族。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1888年参加乡试,中试为举人。
  第二年春,赴京参加会试(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台湾战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
  1895年秋,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随即病故。他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黄冈起义
  1907年5月,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后,何子渊等领导人随即返回梅州。不久,萧惠长、江柏坚、姚竹英、张花谷等人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箭竹顶茶场达半年有余。其中姚竹英等人在箭竹顶茶场住了半年多,萧惠长、江柏坚住了四个多月,邱逢甲为了营救革命党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于1908年(戊申年)夏初,多次来到石马“顺裕庐”跟子渊先生商讨对策,后遇险党人卒在何子渊、邱逢甲的疏通、担保之下得以脱险。
  1904年,邱逢甲在箭竹顶茶场策划“黄冈起义”行动计划期间,为石马私塾先生黄彩平题写的屋名“迁善楼”墨宝,因刻石师父不小心泡了水,缺损了一角,这次子渊公又在箭竹顶茶园议事厅请邱逢甲即兴挥毫重写了一张。为此,黄彩平还特地减免了何家两斗谷种的地租以表谢意。(迁善楼,光绪戊申夏月,邱逢甲书)
  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满清王朝所造成的冲击却堪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相媲美。正如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所言:“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
  1904年春节,邱逢甲在箭竹顶茶场一共住了两晚,直至正月十八才下山。期间,特地以何子渊的字“东汉”为据,为子渊先生题下“光汉茶庄”和“渊庐”“顺裕庐”等多幅墨宝。“光汉茶庄”坐落在石马镇石马圩“光记”商店对面,营业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何子渊的弟弟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母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箭竹顶茶在清朝乾隆年间非常出名,行销海外、南洋一带。民国时期,渊公曾以此茶馈赠孙中山、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陈济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等名人,均赞不绝口。“渊庐”坐落在“光记”旁边,建筑面积约50多平方米,专供何子渊在石马上学的子孙寄宿及革命党人临时落脚之用。
  不料,两座极具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土改”名义没收,房契、地契被强制烧毁。打到“四人帮”后,石马公社革委会又以何子渊家没有“台湾关系”为由拒绝归还……
  话说邱逢甲1904年正月十八回到兴民学堂,不久便接到广东省政府的调令,奉调广东学务处任职。


诗歌成就

  丘逢甲一生共写过5000余首诗,传世的现尚有3000余首,其中“怀台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情深意切,绝无无病呻吟之弊,故能辗转传抄,广为传诵。即使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读他的诗集,仍能激发爱国热情,如临其境。当然,除了真情实感外,“乐宁才子”的作诗技巧同样是相当高超的。江泉的《丘仓海传》对此曾概括道:“仓海暨内渡……日以赋诗为事,而故国之思,以及郁伊无聊之气,尽托于诗。诗本其夙昔所长,数十年来复颠顿于人事、世故、家国、沧桑之余,皆足以锻炼而淬砺之。其所为诗,益苍凉慷慨,有《渔阳参挝》之声。又如飞免骠袅,绝足奔放,平日执干戈卫社稷之气概,皆跃然纸上。”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对这种豪放激越、震撼人心的诗风同样有很高的评价,并称丘逢甲为“诗界革命一巨子”。

介绍

  丘逢甲 (1864年—1912年),又名仓海,字仙根,号仲阏,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光绪15年(1889)登进士,是清末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丘逢甲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的时间不长,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策论、诗、古文辞课士,摒弃八股试帖,创办当时粤东潮属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

  丘逢甲,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1895年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同年5月23日,唐景嵩发表宣言,宣称“台湾同胞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丘逢甲任义勇军统领,隔日,国会议长林维源逃亡至福建省厦门。5月29日乙未战争掀起战端,6月4日总统唐景嵩弃职逃亡福建厦门,镇守北台湾的正规军溃败。其后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携带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其后虽有名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及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人率领的诸多民间义勇军奋起抗日,但由于装备及训练均远不如日本,终究于10月21日被日军攻入大本营台南,台湾沦陷。

  丘逢甲内渡后先在家乡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创办的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革命党人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

  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正月初八日(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评价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1895年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实际表现未尽理想,使后人稍有微词。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丘氏内渡之际,有谓其挟带巨额公款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迄今仍无定论。

【展开内容】
  • 如此乾坤付越吟,剩将诗卷遣光阴。镜中白发愁来早,衣上缁尘劫后深。半壁河山沉海气,满城风雨入秋心。留侯博浪椎无用,笑抚残书酒独斟。古戍斜阳断角哀,望乡何处筑高台。没蕃亲故无消息,失路英雄有酒杯。入海江声流梦去,抱城山色送秋来。天涯自洒看花泪,丛菊于今已两开。策策西风吹晚凉,惊秋人共雁南翔。海山缥缈半烟雾,泽国萧条初雨霜。谁许半千论古阵,且逢重九醉他乡。莫嗟欲济无舟楫,待起鼋鼍与架梁。笺天谁为写离忧,愁大翻怜隘九州。明鬼径须从墨翟,望洋聊与说庄周。等身书卷供行路,故国山河入倚楼。怕向天涯舒倦眼,伏风阑雨不成秋。暂息边烽强自宽,出门西笑说长安。金缯商保太平局,冰炭磨成清要官。南峤流移伤百越,东藩沦陷痛三韩。驱车欲去仍留滞,风雪关河怯早寒。连天衰草怅萧辰,憔悴秋风泪满巾。果下近游思贳马,芦中小隐任呼人。渡江早虑胡分晋,蹈海终挠赵帝秦。收拾钤韬付儿辈,乾坤潦倒腐儒身。莫笑谈瀛胆气粗,眼前时局古来无。未容樊哙誇功狗,终遣林宗叹屋乌。浮海已怜吾道废,移山谁悯此公愚。江湖且作扁舟计,满地秋容雪点芦。菊恨兰悲閟众芬,天南牢落怅离群。客愁竟夕怜江月,乡梦千重隔岭云。长笛且吹新道调,短衣谁识故将军。雄心消尽閒情在,四海无家独卖文。
  • 万里惊涛赋壮游,天南回首穗城秋。使君正运桓公甓,归客新乘少伯舟。五岭关河通骆越,百灵风雨会罗浮。相逢抵掌谈时事,曾许筹边上节楼。锁钥南畺倚重臣,叩关琛赆竞飞轮。朝台纛去无黄屋,瀛海舟来有白民。自是绥怀关要略,不妨觞咏集诗人。陈琳已老刘桢少,最忆翩翩座上宾。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馀生叹数奇。破例山公初启事,投荒韩渥尚吟诗。注书已厌谈孙武,变姓仍难隐子皮。早岁钤韬且收拾,横渠依旧拥皋比。旌门载别又经年,菊秀兰芳八月天。每赋秋容怀潞国,偶谈边计托樊川。呼鸾道远思瑶节,化象潭清制锦笺。手写新诗寄钤阁,报章遥盼雁来前。
  • 寒雨潇潇下凤城,秋光残后见金英。失时未贬文章价,入市难逃隐逸名。香国久推黄种贵,蛮花休慕黑洋生。吟芳冷抱无穷感,过酒墙头且共倾。两开空忆故园芳,开处都因傍战场。仙客采馀舟已去,先生归后径全荒。黄金旧赋高皇甲,紫绶新飘岛国章。风景不殊人事改,有花便合作重阳。一帘秋色顿萧疏,如为餐英赋卜居。鱼市人家斜照里,凤城花事晚寒初。群阴蒙覆容高傲,百卉凋零等扫除。莫怪闭门今不出,幽香深处读奇书。
  • 韩苏笔力不到处,石破天惊自著书。未悔居夷从凤鸟,真看横海掣鲸鱼。河山烟点齐州外,文字雷屯草昧初。闻说鸡林争购集,百蛮齐拜孝廉车。中原有客正悲歌,事去曾挥指日戈。谁解闻鼙思将帅,誓将倾篑障江河。诗篇涕泪唐天宝,梦寐贤良汉特科。遥寄尺书沧海曲,古来义士岛人多。
  • 极目寒山落照迟,边风猎猎捲牙旗。黄犀入贡非今日,白马驮经异昔时。山海龙呼愁变夏,春秋麟泣戒书夷。千年妖火弥张燄,太息流传景教碑。电骇雷惊局屡新,梦中愁见海扬尘。九夷何地容嬉凤,两曜兼旬厄斗麟。赤县鸿流堙息壤,紫垣狼燄迫勾陈。邹生漫诧谈天口,吹律先回黍谷春。云中鸡犬换流年,尘世讹闻劫火燃。玉斧全功收画地,金轮馀燄起遮天。元王故国愁宫黍,白帝新都问岳莲。终见神符兴赤九,不应流泪到铜仙。轮转坤舆急景催,冻风天末送愁来。栖残彩凤宫梧老,卖断卢龙塞草衰。驿远江南梅未落,园荒河北李仍开。月寒日暖忧煎寿,且劝飞光酒一杯。昆崙馀干走沧溟,考异须占极外星。杀运百年兵气白,飞机万里石云青。鳌沉难定三神位,龙战将移五岳形。尘秽海洲谈国势,消寒閒检赤霆经。一曲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民愁竞造黄天说,岁熟如逢赤地荒。七贵五侯金穴富,白山黑水铁车忙。老生苦记文忠语,多恐中原见鹫章。五洲云扰角群雄,幻出楼台蜃气中。环起杀机愁易宿,饫闻怪事懒书空。八风裂竹乖伦律,九日争桑拒羿弓。说佛不妨妨说鬼,飞燐早已逐韩公。牢落高阳旧酒徒,缶声悽绝唱乌乌。极知王屋移非计,坐惜神丛借已枯。老骥负车鸣折坂,饥鹰驱雀下平芜。人间剥复关天运,醉看梅花九九图。寒宵读史一灯深,眼底浮云变古今。卒懦无狐篝楚火,士愚有狗斗秦金。故应积气天难坠,何致清谈陆便沉。上界不知人事苦,但闻开宴奏元音。卜居何处是南村,说虎翻怜市语喧。铜鼓嶂高山雪盛,红罗沙近海云昏。太阴守岁愁兵气,故国逢春怆梦痕。熳烂桃花过残腊,人閒无路访仙源。
  • 廿番芳信报新年,海上愁春下谪仙。入世花偏蜕凡骨,捲帘人自荐寒泉。双钩写韵珍遗绢,一操飞香冷素弦。流落纵教天不管,何曾飘坠向风前。白石清泉足雅供,赏春休倚醉颜红。满堂金玉饶仙福,近水楼台总化工。高绝声华香茗附,等閒出处素兰同。年年一现天人影,不在凡花色相中。
  • 垒洲廿四水西东,十八红船铁索中。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莫怪桥名工附会,江山原已属韩公。城东锁钥俨天然,雁齿虹腰递接连。一水官如分界守,四朝人不及桥坚。长消难准仙无碣,开闭当关吏有权。何处骑牛寻醉汉,凤凰山上日云烟。花里秦云事岂诬,中桥有庙祀清夫。此江驱鳄关文字,终古飞虹化险途。石鲤春浮洲浪活,铁犀夜立舫灯孤。题诗莫误传仙笔,湘子桥头一钓徒。汀赣循梅万派强,济川终赖此津梁。涨痕雨急三门信,夹道风喧百果香。江水岂能流石转,神仙原为渡人忙。乘潮怕有潜蛟起,独立飞亭看剑光。
  • 极目风涛怆梦思,故山迢递雁书迟。渡江文士成伧父,归国降人谤义师。老泪纵横同甫策,雄心消耗稼轩词。月明海上劳相忆,凄绝天涯共此时。抱石申屠剧可怜,一庵待死伴枯禅。湛身难诉遗民苦,殉义谁彰故部贤。碧血纵埋非汉土,赤心不死尚唐年。扁舟但益飘零感,过海何曾便是仙!归来谁与话酸辛,满目茫茫劫后尘。末俗嚣凌欺客户,长官尊重薄流民。本无旷土容安插,难恃高文济困贫。冷守平生心迹在,朝衫零落泣孤臣。
  • 一麾出守向巴巫,谏草焚馀绾郡符。中泽泛舟苏集雁,空山飞檄缚鸣狐。五行灾异消江壅,八阵孤虚考石图。落日秋城添别思,裤襦歌又起成都。玉垒铜梁气象雄,天涯西望忆文翁。双鱼寄远江流上,五马班春井络中。峡雨梦回夔子国,边尘愁入蜀王宫。简书猿鸟应犹昔,筹笔终收上相功。眼底浮云变古今,西南通道极滇黔。贾胡留恋成长技,天府丰饶启敌心。窥井可能炎汉火,凿山谁遣受秦金?蓬婆雪外三城在,重费哀时杜老吟。曾辱昌黎荐士篇,觚棱回首梦如烟。宦游遥羡遨头宴,师说偏留琐尾笺。邛竹通夷愁远道,岭梅破腊迫新年。云龙韩孟何时会?极目春风剑外天。
  • 极目苍苍八桂林,春风迢递客愁深。峰回独秀孤云远,江入相离别梦沉。阅岁但增归鹤感,窥天难测剪鹑心!刺船人去波涛急,凄绝成连海上琴。鼍愤龙愁战气昏,东来应有未招魂。平安梅峤迟双鲤,变幻桑田痛七鲲。珠薏馀生安下泽,金瓯全局哭中原。不曾竟落权奸手,归养林泉是国恩。未能独乐赋园居,归洛温公讲学初。八阵钤韬开虎豹,百家笺注谢虫鱼。陈经共下宣尼拜,明箕旁求冉子书。应念凤凰山下客,天涯寻约待脂车。轮铁南交走电軿,苍梧西上又扬舲。河山破碎羊肠险,楼阁空濛蜃气腥。百粤安危关互市,五洲消息迫重溟。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消耗雄心强自宽,家园春宴正承欢。閒居境偶同潘岳,大事人终逊吕端。落日闻鼙思上将,空山观弈感长安。可能再为苍生出,莽莽神州海色寒。十年剑佩记追随,鹿耳惊涛怆梦思。铁马金戈春教战,锦袍银烛夜谈诗。荒山镵影悲今日,残月钟声异昔时。欲写哀歌寄天末,红棉飞遍越王祠。牙旗玉帐卷东风,绝岛同归患难中。故国愁春三月闰,遥天寻梦一星终。铁衣绣雨蛮花碧,铜鼓椎潮劫火红。袖手南洲观战局,山林未许老英雄。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母子象尊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斗彩鸣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