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丘逢甲

朝代:(清)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更 多

生平

爱国世家
  生于台湾省苗粟县,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其先祖是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因不愿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举族南迁。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徙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与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且后代子孙牢记一条遗训:即先祖是因外族侵扰而辗转南迁,所有后代子孙,不论落籍何处,都应勤耕苦读,自立图强。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时,因耕地狭小,无以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过海,向台湾迁徙,这大概是清乾隆中叶时期。到丘逢甲这一代,丘家在台湾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历史了。
  1864年,丘逢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爱乡思想、生活上则保持清朴风尚的乡村塾师的家庭里,自幼受清朴刚正家风的熏陶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幼负大志”,渴望报效国家民族。这一切对他日后的事业以及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在其父的亲自教授下,六七岁即能吟读、属对。14岁时赴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受福建巡抚兼学台丁日昌注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由此闻名全台。1888年参加乡试,中试为举人。
  第二年春,赴京参加会试(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中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此时丘逢甲年仅26岁,但他却无意仕途,辞归故乡,专意养士讲学,任台南崇文书院主讲,同时兼任台湾府衡文书院及嘉义罗山书院主讲。1892年,《台湾通志》总局正式开设,丘逢甲被聘为采访师,负责采访、补辑乡土故实,因此有较多机会深入民间,了解社会民情。这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慨叹道:“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他预感到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自己虽隐身山林,专心教读,但渴求报效国家之情却炽热而强烈。在他的书屋中,自书中堂“且看鹰翅出云时”,以明心志,时刻准备报效国家。

台湾战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不久,160营(实际上经训练的只有30余营)义军成立,丘逢甲担任全台义军统领(又称义军大将军)。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
  1895年秋,失败后离台内渡,定居镇平,往来潮、汕、广州之间,一度赴港、澳、南洋等地,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会晤。后顺应时代潮流,从赞同维新保皇逐渐倾向革命,掩护同盟会员的反清活动,致力于兴办学校,推行新学,培植人才。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1912年初,扶病南归,随即病故。他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黄冈起义
  1907年5月,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后,何子渊等领导人随即返回梅州。不久,萧惠长、江柏坚、姚竹英、张花谷等人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箭竹顶茶场达半年有余。其中姚竹英等人在箭竹顶茶场住了半年多,萧惠长、江柏坚住了四个多月,邱逢甲为了营救革命党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于1908年(戊申年)夏初,多次来到石马“顺裕庐”跟子渊先生商讨对策,后遇险党人卒在何子渊、邱逢甲的疏通、担保之下得以脱险。
  1904年,邱逢甲在箭竹顶茶场策划“黄冈起义”行动计划期间,为石马私塾先生黄彩平题写的屋名“迁善楼”墨宝,因刻石师父不小心泡了水,缺损了一角,这次子渊公又在箭竹顶茶园议事厅请邱逢甲即兴挥毫重写了一张。为此,黄彩平还特地减免了何家两斗谷种的地租以表谢意。(迁善楼,光绪戊申夏月,邱逢甲书)
  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满清王朝所造成的冲击却堪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相媲美。正如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所言:“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
  1904年春节,邱逢甲在箭竹顶茶场一共住了两晚,直至正月十八才下山。期间,特地以何子渊的字“东汉”为据,为子渊先生题下“光汉茶庄”和“渊庐”“顺裕庐”等多幅墨宝。“光汉茶庄”坐落在石马镇石马圩“光记”商店对面,营业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由何子渊的弟弟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母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箭竹顶茶在清朝乾隆年间非常出名,行销海外、南洋一带。民国时期,渊公曾以此茶馈赠孙中山、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陈济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等名人,均赞不绝口。“渊庐”坐落在“光记”旁边,建筑面积约50多平方米,专供何子渊在石马上学的子孙寄宿及革命党人临时落脚之用。
  不料,两座极具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土改”名义没收,房契、地契被强制烧毁。打到“四人帮”后,石马公社革委会又以何子渊家没有“台湾关系”为由拒绝归还……
  话说邱逢甲1904年正月十八回到兴民学堂,不久便接到广东省政府的调令,奉调广东学务处任职。


诗歌成就

  丘逢甲一生共写过5000余首诗,传世的现尚有3000余首,其中“怀台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情深意切,绝无无病呻吟之弊,故能辗转传抄,广为传诵。即使在10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读他的诗集,仍能激发爱国热情,如临其境。当然,除了真情实感外,“乐宁才子”的作诗技巧同样是相当高超的。江泉的《丘仓海传》对此曾概括道:“仓海暨内渡……日以赋诗为事,而故国之思,以及郁伊无聊之气,尽托于诗。诗本其夙昔所长,数十年来复颠顿于人事、世故、家国、沧桑之余,皆足以锻炼而淬砺之。其所为诗,益苍凉慷慨,有《渔阳参挝》之声。又如飞免骠袅,绝足奔放,平日执干戈卫社稷之气概,皆跃然纸上。”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对这种豪放激越、震撼人心的诗风同样有很高的评价,并称丘逢甲为“诗界革命一巨子”。

介绍

  丘逢甲 (1864年—1912年),又名仓海,字仙根,号仲阏,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光绪15年(1889)登进士,是清末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丘逢甲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的时间不长,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策论、诗、古文辞课士,摒弃八股试帖,创办当时粤东潮属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

  丘逢甲,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粤东嘉应州镇平(今梅州蕉岭县)人。1895年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日军。同年5月23日,唐景嵩发表宣言,宣称“台湾同胞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丘逢甲任义勇军统领,隔日,国会议长林维源逃亡至福建省厦门。5月29日乙未战争掀起战端,6月4日总统唐景嵩弃职逃亡福建厦门,镇守北台湾的正规军溃败。其后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携带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其后虽有名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及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人率领的诸多民间义勇军奋起抗日,但由于装备及训练均远不如日本,终究于10月21日被日军攻入大本营台南,台湾沦陷。

  丘逢甲内渡后先在家乡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人创办的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革命党人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

  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正月初八日(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评价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1895年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实际表现未尽理想,使后人稍有微词。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丘氏内渡之际,有谓其挟带巨额公款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迄今仍无定论。

【展开内容】
  • 米雨欧风捲地来,有人策马上金台。空弹贾谊忧时泪,共惜刘蕡下第才。书剑南归沧海阔,河山北望战云颓。太平策在终须用,且抱乡心付岭梅。早闻声价重龙门,一疏轰传叩九阍。吾辈当为天下计,此才岂藉特科尊!愁边在陆龙蛇起,梦里当关虎豹蹲。诵罢高文鸡喔喔,何时对舞共刘琨!
  • 三年持节远朝班,要乞君恩更赐閒。人既读书同博塞,天将盛业付名山。右军誓墓心谁白?永叔归田鬓未斑。惆怅閒鸥沧海上,也随桃李惜春还。参苓药笼富收藏,只有当归切病方。卿贰中朝虚位望,科名末造贱文章。千金行橐馀仙茧,五月徵轺照佛桑。至竟汉廷思汲黯,未容移疾老江乡。
  • 三十年来万事非,天涯沦落识公迟。横流沧海无安处,故国青山有梦思。铸铁屡闻成错字,造车此是出门时。他乡同纵登高目,斜日黄龙上大旗。台岭岧峣海气昏,贞元朝士几人存!秋江漠漠鱼龙夜,上界沉沉虎豹尊。分野直疑连鬼宿,买山何处觅公墩。乾坤整顿关吾辈,先遣南车走越门。
  • 诏领兼圻即故乡,一时家国并荣光。古来百粤文身地,再见千秋昼锦堂。郭令门庭多节钺,晋公勋业有文章。谁知中外声华满,裘带雍容四十强。南天一柱靖边尘,武纬文经百政新。辽主能教戒生事,邺侯安得乞閒身?云中守自须名将,河内人犹借重臣。乡国三年功百世,讴歌何止晋秦民?西江一水接牂牁,帝念先臣旧部多。俎豆千秋崇庙貌,河山百战定干戈。车前父老扶鸠拜,徼外蛮王贡象过。等是黔宁仍世镇,滇池无恙但微波。曾拜先公丱角时,当年何武解歌诗。郎君行马偏忘贵,文字雕虫尚见知。铃阁看移陶侃甓,戟门留读广平碑。此邦宰相回翔地,愿祝重来啖荔枝。
  • 凤舞鸾歌自酢酬,蟪蛄莫漫话春秋。人间佳丽黄金屋,天上神仙白玉楼。弹指华严成幻相,侧身尘海有虚舟。西风阊阖无消息,且作卢敖汗漫游。旧事重重托梦华,六朝金粉剩寒鸦。山中小有留人桂,海上虚无泛月槎。故国音书迟雁帛,残军屯落满虫沙。金乌太是无情物,才写秋心影已斜。天时人事互推迁,窥井明看火不然。上地徘徊来怪鸟,故家沦落有穷蝉。梧桐未老心先死,牛马无能鼻任牵。欲诉閒愁寄明月,不知天上是何年?落叶声中酒不辞,海天遥韵托琴师。无边风月供伤别,如此江山合赋诗。五夜壮心消鼓角,九秋残影失虹霓。相看但作凄凉色,难向芙蓉忏绮思。亭亭海树立波罗,瓣瓣天花散贝多。丹穴求君太唐突,雪山成佛已蹉跎。双龙输酒夷徵约,么凤收香客按歌。镂鉥五中无限恨,不随金石共消磨。红锦障泥七宝鞍,拓弦天半落飞翰。贵游风气豪原易,衰世人才侠亦难。燕市博徒空自负,汉家文网几曾宽?剧怜变徵歌声歇,白日萧萧易水寒。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搜尽黄金空铸泪,谤深白骨易成灰。龙蛇起陆宁关运,鸡犬登天各自才。欲就麻姑同语海,等閒清浅到蓬莱。别遣蚩尤作五兵,火攻无术保坚城。中原不信消王气,上帝何曾爱众生?地下干戈龙战血,天中丝管凤鸣声。大雄冷洒慈悲泪,疲尽津梁度有情。
  • 贤王当代几恭醇,四海荒荒五十春。玉斧河山非故土,金縢雷雨属何人?杜鹃巢冷诗仍作,鹦鹉盟寒疏枉陈。豆粥芜蒌前诏在,也曾哀恸慰臣民。未必荀扬便大醇,悔将文字误青春。相逢破碎支离局,如此崟崎历落人。沧海潮流沈大陆,中天星象动钩陈。黄龙旗飐东风急,待看雄军起国民。
  • 碧海兰苕偶唱酬,诗人从古例悲秋。千林落日僧归寺,一笛西风客倚楼。尘世折磨增老境,江天空阔有渔舟。不须浪跕飞鸢日,已念平生马少游。满地凉云漾月华,古堤疏柳已栖鸦。玄霜夜捣姮娥药,银汉秋回海客槎。饮酒且同陶靖节,上书不慕贾长沙。梧桐院宇清阴减,卧看天边雁字斜。江山不共岁时迁,看到秋容也黯然。漠漠平沙飞独鸟,萧萧落叶咽哀蝉。高楼绿酒金龟换,古井青丝玉虎牵。锦瑟春心无处托,冷抛弦柱感华年。泪洒千秋绝妙辞,风流何处有吾师。一编断烂前朝报,百感凄凉乐府诗。梦里藏舟移夜壑,醉中呼剑斫雌霓。秋江冷共鱼龙卧,不尽平居故国思。漫随鹞子过新罗,定后禅心入妙多。贤圣与人同寂寞,英雄何事悔蹉跎?色身优钵花重现,乐谱迦陵鸟自歌。风浪不生云不起,青天碧海镜双磨。年年乡梦阻归鞍,恨不随风化羽翰。捲土重来心未已,移山自信事非难。雨馀玳瑁潮初落,月下珊瑚岛渐宽。地老天荒留此誓,义旗东指战云寒。铜鼓声中海雾开,大江东去客登台。素车白马千秋泪,红粉青衫万念灰。逃酒未应衰凤德,读书谁信卧龙才?文章刊落身将隐,不待山妻劝老莱。未得萧郎作骑兵,已教鲍照赋芜城。枯桑摇落天风急,残夜苍凉海日生。怖鸽露寒依佛影,愤鼍潮起应军声。新歌懒付珠儿女,自写崟崎历落情。
  • 忍把河山作报酬,五陵佳气郁清秋。参差碧瓦何王殿,零落璇题故相楼。遗幕逃亡驱鹿部,禁池阑入打鱼舟。百年父老关东尽,无复秋风望豫游。烽火关山驻翠华,月明宫树有啼鸦。海神连弩邀秦辇,天女支机落汉槎。环卫千牛归素仗,窥边万马蹴黄沙。行人莫问前朝事,秋草离离御路斜。沙堤走马几除迁,烜赫声华顿寂然。丛棘墓门无大鸟,古槐台省有寒蝉。升沈粟羡侏儒饱,歌哭丝将傀儡牵。坐致三公待佳传,白头閒过太平年。五等勋庸费制词,廿年强寇滞王师。乾坤几见回元气,箕斗频闻入怨诗。故事空文悬日月,极天荒象阻云霓。长星劝汝惟杯酒,戎马关河扰梦思。谁持铃铎召修罗,白日荒荒鬼气多。地火动摇阿耨达,天龙奔走跋难跎。十方已竭降魔法,八部犹喧赞佛歌。依旧宝光璎珞相,故应尘劫不能磨。河声岳色送征鞍,宫扇云移彩凤翰。载宝尚闻朝络绎,要盟谁念事艰难。双悬日月天如故,百战河山地本宽。留与四方哀痛诏,莱芜风雪话饥寒。海气阴阴昼不开,秋生辽后旧妆台。黄金天长修宫价,黑土人讹止水灰。凤阁平章新改制,龙门游幸各呈才。春风回首华清浴,白玉莲花没草莱。猎猎牙旗北府兵,将军授钺拥连城。材官并用蠕蠕国,幕府兼罗触触生。岂有梦工详坼翼,更无故伎识雌声。太冲长揖归田日,不尽秋风咏史情。
  • 眉史修成待酒酬,江南花草不曾秋。牙樯锦缆三千里,淡粉轻烟十二楼。水阁笙歌开曲宴,河桥灯火数行舟。龙蟠虎踞应犹昔,惆怅西风白下游。竹西歌吹旧繁华,落日雷塘噪暮鸦。绿舫呼筝歌玉树,青帘沽酒醉银槎。才人十错猜新谜,游女双弯踏浅沙。欲写古欢隋苑夕,二分明月玉钩斜。夫差不愿甬东迁,吊古苏台意惘然。香径有花栖晚蝶,梧宫无树语哀蝉。凄凉儿女千秋泪,佳丽江山万念牵。何处夜深腾剑气,虎丘衰草自年年。才人例喜骋雄词,此水能当十万师。南渡君臣多失策,西湖风月最宜诗。梅边移舫飘香雪,柳外通桥落彩霓。未许吴山轻立马,等閒留作画中思。谁遣西施出苧萝,兴亡事在女戎多。卧薪夜室仍教舞,采蕺春山更试歌。千古风流成怨毒,廿年雪耻未蹉跎。浣沙溪女应相忆,一舸鸱夷恨不磨。流落英雄老据鞍,能教龙凤起鳞翰。江山残局三分定,豚犬诸郎一战难。名士鲫来春水长,女儿花发大堤宽。千秋形胜荆襄在,落日城头画角寒。扶桑日出海云开,来访琅琊刻石台。北徙河流关王气,东封泰岱忆雄才。少年结客黄金尽,方士求仙白骨灰。极目青齐平野阔,莫教形势失登莱。中原百战未消兵,落日黄河绕汴城。道士坠驴天下定,香孩夹马圣人生。重苏地脉金刀梦,遍散春风玉笛声。周鼎已沈何日起,洛阳回首不胜情。
  • 客怀难借越装酬,雁翅城荒海气秋。铃语颠风六榕塔,帘钩落日五层楼。雕青侠少鹌鹑会,拾翠佳人孔雀舟。消耗壮心无处著,十年閒作岭南游。珠江从古号繁华,都付斜阳万点鸦。霸主宫庭馀断柱,仙郎河汉歇浮槎。黄金铸橘公孙树,碧海栽桑子母沙。欲写美人香草恨,秋芜满地素馨斜。罗浮春酿慰南迁,小饮酥醪意兀然。水稻香疏栖夜鹤,木棉阴薄曳秋蝉。趁墟货集猺人出,过滘船迟蛋女牵。渐习土风思载笔,欲将盘古起编年。蛮夷大长亦工词,竟筑朝台望汉师。生为丈夫除帝制,死留奇女报佳诗。蛟精异代仍黄屋,龙气中天化白蜺。一笑南强成底事,看花空发美人思。漫将宫历纪楼罗,歌舞江山乐事多。石洞逢仙词恍惚,洛川置守事蹉跎。残图牛角红云宴,遗忏羊头白雨歌。留得镌年双铁塔,不教王梃共消磨。岂有奇云起马鞍,且收霸气入词翰。分来玫瑰传宗易,醉到芙蓉救劫难。蛮市银荒王面变,祖洲药秘鬼心宽。登高欲纵中原目,一发青山夕照寒。莫言词客例能哀,潦倒秋心唱越台。碧玉奇装颩短发,黄金淫祀荡飞灰。九牛欲起枭雄梦,二虎终需控禦才。那有仙山楼阁在,剧怜左股割蓬莱。时难年荒未罢兵,高秋骑马出佗城。白云寺古山容瘦,黄木湾深海气生。南雪挂松飘昨梦,西风吹荻战秋声。大江东去人西上,难遣茫茫百感情。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