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冯煦

朝代:(清末近现代初)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更 多

生平

  冯煦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母朱氏,梦僧拈花入室,遂寤而生,故字曰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1] 幼年丧父,寄居宝应外公家。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目。光绪三年在金陵书局校书。光绪八年(1882)举人,累试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始成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时凤阳连年水涝成灾,百姓苦忧不堪。冯煦单骑匹马率领府吏,深入民间勘察,沿途严禁请客送礼,他按照灾民受灾轻重,定民赈给多寡,从而使受灾之民,户户得到相应补助,人人受到实惠好处。除此之外,他屡平反疑狱,还捐出两万俸金,深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嘉许。刘坤一曾以“心存利济、政切勤劳”为其疏荐。光绪二十六年,赐予道员官职,加二品顶戴,候选道台。光绪二十七年(1901)冯煦由安徽调任山西按察使,兼理陕、豫、晋三省盐库。在职期间,他为官清廉,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光绪二十八年(1902),迁任四川按察使。时广安州有不法之徒聚众捣毁学堂,他得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侦缉,很快就查获4人,他要将4人按土匪正法,总督锡良出面求情,当朝某公主亦想加以庇护,冯煦刚正不阿,抗颜力争,最后由皇上定夺,将锡良削职,公主亦遭“廷训”。

  光绪三十一年(1905),迁任安徽布政使兼任提学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任安徽巡抚的恩铭,被浙江同盟会革命党人徐锡麟暗杀,清政府擢升冯煦为安徽巡抚,处理枪杀案,他以“治其狱,不株连一人,主散胁从,示宽大”的办法妥善处理好此事。徐锡麟被处决后,冯巡抚又公开为其题了一幅对联,书写在安庆的大观亭里,对联曰:

  “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愚。”

  上联的意思,是感慨清廷将亡(来日大难),徐锡麟眼下虽是“逆贼”,日后却是勋臣烈士,自己站在徐的墓前,想着朝廷之必亡与革命之必胜,心头茫然,百感交集;下联的意思,是公然赞誉徐锡麟(英灵不昧),希望徐的英魂能够原谅自己对他的处决,不过是奉命行事,为清廷尽一愚忠罢了。

  事后他上疏朝廷:“今者党祸日亟,民不聊生,中外大臣不思引咎自责,合力图强,乃粉饰因循,苟安旦夕,贻误将来,大局阽危,日甚一日。”建议“挽救之方,惟一核名实,明赏罚为第一义,而其要则在民为邦本之一言。有尊主庇民之臣,用之勿疑;有误国殃民之臣,刑之勿赦。政府能使天下自治,则天下莫能乱;政府能使天下举安,则天下莫能危。根本大计,实系于此。”然而,其用心虽好,却引起朝廷权贵们的忌恨,从此便对他处处加以掣肘,任安徽巡抚之职仅一年,他就被两江总督端方借故“有革命之嫌”遭罢官而回乡。

  宣统二年(1910),江苏、安徽遭受严重水灾,清廷又起用了罢官在家的冯煦为查赈大臣。他“食不甘味,寐不安枕”地巡视灾区。在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两省乡邑,赈济灾区39个州县,放款300余万。《清史稿》中对这段历史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后复立义赈会,连年水旱,兼有兵灾,远而推至京直鲁豫湘浙,无岁不灾,无灾不赈。”对冯煦也有“与荒政相终始,仍以民为重”的赞誉。冯煦不仅以救赈为己任著称于时,而且还因势利导,积极筹资兴修水利,组织疏浚东台竹港,建闸泄洪,使万顷农田受益,修筑浙江缙云县海塘石堤,防止海水倒灌,使沙土变沃壤,在他的家乡金坛,修筑了小至岸头的长堤,罗家村的圩堤和其他多处圩堤等。

  民国后冯煦寓居上海,自号蒿隐公,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并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年已八十,犹能作蝇头小楷。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所著《蒙香室词》,谭献以为深入容若、竹坨之室。壮年诗,则多凄咽之音。又著有日记四十五册,积六十二年,迄殁之日,皆精楷不苟。民国十六年(1927)夏天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文学成就

  冯煦笃实好学,精研经义,少时就有“江南通儒”之称。他对学术研究力主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文章大多来自实践或亲自考察,所以颇具实用价值。主要著述有《蒿庵类稿》(32卷)、《续稿》(3卷)、《滕稿》(16卷)、《随笔》(9卷)、《奏议》(4卷)、《杂俎》(5卷),尚有《宋六十一家词选》(12卷)及《从稿》、《蒙香室词集》等。他还精于书法,诗词上的造诣也较深,其词出入於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所作多感旧怀人或客游思绪,哀惋低回,如〔八声甘州〕《乙亥除夕作》、〔霓裳中序第一〕《丙子元夕﹐与次泉踏月夔州城东》、〔霜叶飞〕《秋暮过亏园同次米赋》等。

  冯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对方志事业的建树,他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实完备,资料翔实可靠,文采斐然,典雅清丽而著称于世。

【展开内容】
  • 羁鸿无迹。一一卷吹空碧。老去填词愁恻恻。付与戍笳渔笛。梦回春草毵毵。嫩寒犹勒征衫。安得对床清话,一镫疏雨淮南。
  • 空阶飞霰,算东阳、带眼朝来都缓。一纸绵绵思远道,比似此情还短。屧径萝凋,剑池枫落,莫弄参差筦。春灯初试,峭寒犹恋孤馆。悽惋。携手丛祠,霜前絮酒,曾送南征雁。廿载重逢青鬓改,愁与吴云俱乱。淮上秋山,彭城夜雨,独我肠堪断。故人休问,暗尘不上行卷。
  • 镜槛书囊,算千里、来依下走。奈消得、茶烟禅榻,鬓丝非旧。瞥电光阴吹野马,浮云世事成苍狗。甚百年、聚散水中沤,无何有。春渐上,澹黄柳。尘漠漠,征帆皱。又草生南浦,伤离时候。二月轻阴閒似梦,一湖新渌浓于酒。载归艎、乳燕共桃根,琅邪叟。
  • 微雨初收,又淮甸、征车东走。芳草外、游丝白日,冶春如旧。去住三年同社燕,菀枯万物皆刍狗。问围棋、折屐谢庭游,今何有。吾衰也,萧萧柳。尘面在,观河皱。况一们群从,晨星凋候。归计尚迟江上棹,盛年莫放杯中酒。算到来、白发话更阑,钟陵叟。
  • 廿年梦断淮西路。重来冷篁凋处。曲径蛄啼,平皋鹤怨,天上澹无尘虑。吴云倦羽。奈折了哀弦,秋声如诉。陨箨萧萧,夜阑不是剪镫语。当时酒人坠雨。怕重招楚魄,难理羁绪。月暗银床,霜凄玉笥,江草江花何许。披图更苦。算断碧空帘,中仙曾晤。一研诒将,有琅邪胜侣。
  • 收沙边轻帆。正萧萧一弄,秋在江南。知有瘦腰沈约,断肠何戡。家楚甸、羁吴岚。算此情、柔如春蚕。去十里莲泾,和愁不断,和泪上征衫。还迟我,霜中龛。奈鱼天易暝,雁书空缄。一样阻风中酒,倦怀都芟。物如此,人何堪。对野桥、衰杨毵毵。问瘦碧词人,西窗甚时来共谈。
  • 云横西极,自经驮白马,杳无游屐。沙度绳行三万里,厉我摩秋健翮。祇树千盘,恒河一线,放眼乾坤窄。使星宵朗,侏㒧罗拜前席。闻道卫藏传烽,纷争蛮触,谁展筹边策。玉斧分畺知许事,一笑风前岸帻。倚剑空同,乘查博望,回首成陈迹。须弥芥子,新图争忍重译。
  • 横塘旧曲,又一骑南征,碧鸡春?。夕阳正袅。向玉关卷甲,和云先到。故国烟空,赢得修蛾自扫。楚歌悄。恁箜篌罢弹,素月双照。迢递春渐老。算解敚兰因,野鹃啼早。队欢似草。只眉楼一角,同此孤抱。证取丛祠,却恐南荒雁杳。画图渺。漫重吟、怨红悽调。
  • 苇西一舸,是晋祠遗老,旧谭经处。汲冢坠文如扫叶,不辨何今何古。一卷烟空,百年电谢,有客重凝伫。琴歌谁续,沙边羁雁能语。记否交顾攀张,负乾坤清气,来守穷章句。一任淮南尘澒洞,赢得垫巾麾麈。枚宅孤吟,韩台罢钓,莫误寻秋路。披图枨触,甚时还叩幽宇。
  • 冶山阴。对一丛寒玉,散发此斜簪。虚白初生,软红不到,何有尘海飞沈。恁佳日、清芬自诵,采丹实、知有九苞禽。虚阁凌霞,层台款月,曾共登临。一自北来仗策,奈年时孤负,酒赋琴心。空翠烟霏,古苔霜蚀,猿鹤无计重寻。算抱此、干霄劲节,忍一卷、虚牝掷黄金。待到西窗再来,已是秋深。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母子象尊
  • 青铜飞天神兽
  • 上古雕纹玉环
  • 双龙戏首对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