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光宪
诗词成就
孙光宪是一位著名的词人,是花间派中较有个性和成就的词人。毛泽东曾抄录他的《上行杯》:“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孙光宪素以文学自负,处荆南,怏怏不得志,认为在诸侯幕府中不能展示他的文学才能。他每次对知交说:“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他常吟刘禹锡诗:“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
孙光宪好博物稽古,嗜经籍,藏书数千卷,有时亲自抄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他自号葆光子。他著有《荆台集》、《橘斋集》、《玩笔佣集》、《巩湖编玩》、《北梦琐言》、《蚕书》等。孙光宪善词,蜀人编辑《花间集》,收录了他的六十余首词。十国词人,除西蜀与南唐外,其他只有荆南光宪一人而已。
孙光宪有怎样的文学思想呢?他认为对文学应该守寒素之心,无躁竞之心,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他的词既有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的华丽香艳,又比其他“花间派”词题材广阔和充实。有不少词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开拓出了新的意境。如《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髇云外,晓鸿惊。帝子枕前秋夜,霜幄冷,月华明,正三更。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
孙光宪的笔记《北梦琐言》一书记录了不少唐代的政坛、文坛和民间的掌故,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北梦琐言》中有一则《破天荒解》说:“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这是“破天荒”一词的最早记载。
孙光宪词以情景交融、婉约缠绵见长。代表作有《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酒泉子》、《清平乐》、《更漏子 》、《上行杯》、《南歌子》、《应天长》等。其中《清平乐》写一青春少女因为“连理分枝鸾失伴”而产生的春恨愁思,“掩镜无语眉低,思随芳草凄凄”,写得极其哀婉,令人同情。
生平
《仁寿县志》第27编有孙光宪传,其中介绍了孙光宪30岁前的有关情况。说:孙光宪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很争气,勤奋苦读。后来,少年孙光宪翻越二峨山,负笈远行,开始了为期10多年的游历和求学生活,在资州、成都等地,以文会友,结识了一些当时蜀中较为有名的文人前辈。特别在与当时在前蜀国朝廷中担任官职的牛希济、毛文锡等人交往过程中,孙光宪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在词上崭露头角。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醉入花间。他所做的一首《浣溪沙》记录了自己早年蜀中生活的一些真实: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这样的生活,孙光宪在成都大约过了15年。他在狂放颓废中自我挣扎,却无可奈何。后来,孙光宪离开蜀都,翻越秦岭,抵达秦陇,开始了他的山水游历生活。详尽领略西北秦陇风土人情之后,孙光宪放下了文人斯文与清高,在凤城东谷一带与当地的山人道士以及土匪强绅互相往来,为他后来的著述积累了丰富素材,开阔了胸襟。
公元925元(同光三年),王衍降唐,前蜀国的历史走到尽头。这一年,孙光宪正好30岁,正值一个人做事的盛年。作为一个落魄的前蜀旧吏,蜀中和陵州都没有他的舞台了,便从嘉州乘舟南行,前往江陵避乱,这一走就是40多年,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直至去世。
孙光宪唐时为陵州判官,有良好的声誉。后唐时(约926年左右),避难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梁震推荐他到南平国武信王(即高季兴,858—928,五代时荆南国的建立者)处任书记。武信王大造战舰,准备与楚国开战。孙光宪谏议:“荆南遭遇战乱割据之后,国王实行休养生息,国民才有了安宁的生活。如果又与楚国断交,一旦别的国家乘机而来,是很值得忧虑的。”武信王才终止了这个念头。
文献王(高从诲)接替王位,遇到梁震请求退休,因而都把政事委托给孙光宪。文献王一直羡慕楚王豪华奢靡,对官员说:“如果像马王(应该是指五代时楚王马殷的之子),可称大丈夫了。”孙光宪说:“天子与诸侯,按礼制应有等级差别。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只知道骄奢淫逸,僭越礼制,只求一时的快乐,不知何时危亡,又哪里值得羡慕呢?”文献王忽然醒悟了,说:“孙公的话是对的。”文献王很久一段时间一直悔恨自己的错误思想,感谢孙光宪的及时提醒。
孙光宪在南平国侍奉了三位国王,都处在幕府中,分别任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等官职,国王赠紫金鱼袋。
高继冲当国王时,宋太祖派慕容延钊等平定湖南,借道从荆州过,约定士兵从城外经过。大将李景威劝高继冲严密防备。孙光宪呵叱他说:“你是峡江的一平民罢了,怎么知道成与败!中国从周世宗以来,已有统一天下的志愿。何况宋太祖秉承天命,真主出现了!王师不是轻易能抵挡的。”因而叫高继冲去了解情况,封府库以待,将三州之地都献给宋朝廷。宋太祖嘉奖孙光宪统一的功勋,授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刺史,赏赐礼品,增加待遇。孙光宪在黄州也治理有方。
开宝元年(公元968),孙光宪被推荐为学士,未及召见即病逝。
藏书故实
长于词学,其词大都收于《花间集》中,但在风格上与该集中的多数作品的浮艳、绮糜有所不同。藏有数千卷,多自抄写,校勘图书,老而不废。史称“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后加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致书及三万卷。”著作多佚,有《荆台集》、《巩湖编玩》、《笔佣集》、《橘摘集》等,今仅存有《北梦琐言》30卷,记载唐五代政治逸闻、社会风俗、诗文趣事等,富有史料价值。又撰有《续通历》,于太平天国初被毁。-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
-
月淡风和画阁深,露桃烟柳影相侵,敛眉凝绪夜沈沈。
-
叶坠空阶折早秋,细烟轻雾锁妆楼,寸心双泪惨娇羞。|风月但牵魂梦苦,岁华偏感别离愁,恨和相忆两难酬。
-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
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
-
落絮飞花满帝城,看看春尽又伤情,岁华频度想堪惊。|风月岂惟今日恨,烟霄终待此身荣,未甘虚老负平生。
-
静想离愁暗泪零,欲栖云雨计难成,少年多是薄情人。
-
何事相逢不展眉,苦将情分恶猜疑,眼前行止想应知。|半恨半嗔回面处,和娇和泪泥人时,万般饶得为怜伊。
-
自入春来月夜稀,今宵蟾彩倍凝辉,强开襟抱出帘帷。|囓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覩泪痕衣,薄情狂荡几时归。
-
柳拖金缕,著烟笼雾,蒙蒙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牋,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 清心镜 叹世
- 清明日游东山谒栖霞岭仇先生墓
- 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 其三
- 赵介卿见简解嘲二首 其一
- 奉和永叔得辛判官伊阳所寄山桂数本封殖之后遂成雅韵以见贶
- 颂古二十一首 其三
- 云居山拈香
- 栅堰二叹
- 谒李时珍陵园感赋
- 次韵过散花洲
- 寄孙太初一首
- 春日送金亨甫别其兄元甫还楚二首 其一
- 五月六日发严州过钓台留赠饯别诸友
- 赠傅仲礼 其二
- 无题
- 菩萨蛮 其三 离心
- 菩萨蛮十五首 其十三
- 赠严铁吾水部
- 玉漏迟·咏杯
- 陈。望仙阁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四十二
- 题北山松轩
- 虔州送知府石舜弼吏部二首 其一
- 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店山桥送马蹄为韵 其七
-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