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铉
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个人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主要作品
轶事典故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
家世朱门贵,官资粉署优。今为百里长,应好五峰游。 柳影连彭泽,湖光接庾楼。承明须再入,官满莫淹留。
-
闻君竹马戏毗陵,谁道观风自六卿。今日声明光旧物, 共看旌旆拥书生。斩蛟桥下谿烟碧,射虎亭边草路清。 应念筵中倍离恨,老来偏重十年兄。
-
东观时闲暇,还修喻蜀书。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 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
名遂功成累复轻,鲈鱼因起旧乡情。履声初下金华省, 帆影看离石首城。化剑津头寻故老,同亭会上问仙卿。 冥鸿高举真难事,相送何须泪满缨。
-
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所嗟吾道薄,岂是主恩轻。 战鼓何时息,儒冠独自行。此心多感激,相送若为情。
-
之子有雄文,风标秀不群。低飞从墨绶,逸志在青云。 柳色临流动,春光到县分。贤人多静理,未爽醉醺醺。
-
我重朱夫子,依然见古人。成名无愧色,得禄及慈亲。 莫叹官资屈,宁论活计贫。平生心气在,终任静边尘。
-
尝闻黟县似桃源,况是优游冠玳筵。遗爱非遥应卧理, 祖风犹在好寻仙。朝衣旧识熏香史,禄米初营种秫田。 大抵宦游须自适,莫辞离别二三年。
-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 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
- 早出过御沟
- 素梅五十八首 其二十九
- 江皋赠别
-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 梅
- 春晚二首 其二
- 戏作
- 正仲访余棠溪帅初来会正仲时余欲归阆风未能决书呈三友
- 了翁谪廉欲置华严托余将来以六偈见寄其略曰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次韵寄之 其二
- 赠赵伯鱼
- 方时敏寄和诗复用韵报之并简季高理前止酒之语季高尝梦萧相国戒勿饮酒 其二
- 戏促朝宗酒约
- 寄题宋舜卿家小阁兼属李亦韩梁进父二首
- 宫怨
- 吴生光卿斋为风雨所破旋葺成之予过见壁上多有题咏因走笔赋此以赠
- 濠梁驿
- 怀南山旧居
- 小祥之后,勉复弄笔梦游十二首
- 宫人入道 其三
- 丁巳八月十三日过菜市吊晚翠 其一
- 述哀 其六
- 丁巳二月成都纪乱竹枝词
- 凉州为张氏谣
- 隆祐皇太后挽词三首 其三
- 致奠张柔直知郡龙图以诗四章哭之书置灵几以代祭文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