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铉
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个人成就
古文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著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三十卷,由女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另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等。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入《稽神录》。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世称“大徐本”。
书法
徐铉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载:“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清代冯武称其:“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峰直下不侧,故锋常在画中。”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有他的《篆书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徐铉的行书也颇为人称道,代表做《私诚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篇结构平稳,但又不掉趣味,书风含蓄天然,开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诗作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主要作品
轶事典故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
拂匣收珠佩,回灯拭薄妆。|莫嫌春夜短,匹似楚襄王。
-
朝日城南路,旌旗照绿芜。|使君何处去,桑下觅罗敷。
-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仙郎有约长相忆,阿母何猜不得知。|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几首诗。
-
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毬飞。|借势因期尅,巫山暮雨归。
-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蘸甲遰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濛蜡烛时时暗, 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 户内春浓不识寒。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仙郎有约长相忆, 阿母何猜不得知。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 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几首诗。
-
惊蓬偶驻知多幸,断雁重联惬素期。当户小山如旧识, 上墙幽藓最相宜。清风不去因栽竹,隙地无多也凿池。 更喜良邻有嘉树,绿阴分得近南枝。
-
亡羊岐路愧司南,二纪穷通聚散三。老去何妨从笑傲, 病来看欲懒朝参。离肠似线常忧断,世态如汤不可探。 珍重加餐省思虑,时时斟酒压山岚。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金印不须辞入幕, 麻衣曾此叹迷津。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
日入林初静,山空暑更寒。|泉鸣细岩窦,鹤泪眇云端。|拂榻安棋局,焚香戴道冠。|望君殊不见,终夕凭栏干。
-
酌此杯中物,茱萸满把秋。今朝将送别,他日是忘忧。 世乱方多事,年加易得愁。政成频一醉,亦未减风流。
- 狂题十八首 其九
- 绝句六首 其一
- 河渎神 其一
- 和吴御史临淮感事
- 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
-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行全、道士何宗一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一首
- 西江月(咏丁香菊)
- 喜吉上人至
- 颂古九十八首 其九十八
- 书永和寺壁 其二
- 夔路十贤 诸葛武侯
- 西郊二首
- 别后寄赵宾旸并杨华父二首 其二
- 泊平浦作
- 题陈宗渊画
- 小岁日大云禅房听琴作梅花弄一首
- 同谦受枕上
- 题聪上人山居图
- 点绛唇
- 菩萨蛮 其二 和悔庵
- 为吴莲溪前辈题福延行窝图
- 临江仙 其四
- 夜坐二首
- 挽沈涛园先生 其二
-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