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已阅 375837 次 |
喜欢 9600 次 ❤
-
今兰春秀异秋兰,世事随时岂一端。别有古人不死处,陶诗晋字要人看。
-
欲血蛟螭出太阿,已翻银汉下天河。筑场预觉人人饱,赛社应闻处处歌。弹指三声轰霹雳,张颐一喷响滂沱。何曾别有神仙术,止是精神感格多。
-
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夷齐与箕微,均为识三纲。我所领小垒,可容久徜徉。亦欲拾之去,群盗纷寇攘。勉强不得已,芟恶完善良。完国非我责,完郡亦何伤。幸保千里民,不为剑戟戕。奸鬼伏肘腋,两贼程与黄。门生讦座主,婿不顾糟糠。妄告无反坐,官吏饱贿赃。一朝掷笏绶,仅有书几囊。辛巳至庚子,阖门饥欲僵。二十年不仕,愚意谁揣量。苟生内自愧,一思汗如浆。焉得挂海席,万里穷扶桑。茅屋荫松菊,槿篱畦芋姜。读书粗知道,晦遁攀馀芳。诗文亦不俗,千篇垂琳琅。今汝往筮仕,已踰四十强。萧然乏行李,艰甚谋聚粮。此皆我之过,弃官畏祸殃。以致儿女辈,无不羸以尪。行行燕山下,悠悠易水傍。北风无时无,南人少裘裳。汝父近八帙,汝母七旬将。苟可得一职,归甘泌之洋。生理我无策,徒此歌慨慷。壮士一大笑,出门青天长。
-
方氏来南汉闰时,蒸尝所在富孙枝。歙溪真应仙翁墓,严濑玄英处士祠。邂逅弟兄元共祖,殷勤子我总能诗。因风不要花瓜颗,梅老遗篇幸寄之。
-
□大历历七南朝,几□□潮夜复潮。湖上已无□□□,□□□有侍郎桥。官同谢傅惭高洁,位过周公肆吝骄。□□□心木绵鬼,秽声不与骨俱销。
-
汹涌风如战,萧骚雨欲残。遥峰应有雪,半夜不胜寒。吾道孤灯在,人寰几枕安。何当眩银海,清晓倚楼看。
-
温饱逍遥八十馀,稗官元自汉虞初。世间怪事皆能说,天下鸿儒有弗如。耸动九重三寸舌,贯穿千古五车书。哀江南赋笺成传,从此韦编锁蠹鱼。
-
端平甲午臣八岁,甲午今年又一周。六十八年多少事,几人已死一人留。
-
鹦鹉笼开綵索宽,一宵飞去为谁欢?早知黠妪心肠别,肯作佳人面目看。忍著衣裳辜旧主,便涂脂粉事新官。丈夫能举登科第,可得妖雏胆不寒。
-
一牝犹嫌将两雄,趋新背旧片时中。陡忘前主能为叛,乍事他人更不忠。玉椀空亡无易马,绛桃犹在未随风。何须苦问沙吒利,自是红颜薄老翁。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