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
吴谨微,高宗绍兴中缙云(今属浙江)人(《宋诗纪事》卷四九)。今录诗五首。
朝代:(宋)
吴锜,字信可,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鄱阳张世南与之定交未百日即卒(《游宦纪闻》卷四)。
朝代:(宋)
吴锡畴(一二一五~一二七六),字元范,后更字元伦,号兰皋子,休宁(今属安徽)人。从程若庸学,三十岁弃举子业。度宗咸淳间知南康府叶阊聘主白鹿洞书院,辞不赴。端宗景炎元年卒,年六十二。有《兰皋集》二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 吴锡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兰皋集》为底本(有咸淳陆梦发序,当源自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朝代:(宋)
赵戣,字成德,号吟啸,休宁(今属安徽)人。屡试不第,隠居池园,以诗文自娱。为刘克庄、方岳等推重。有《吟啸集》,已佚。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今录诗三十八首。
朝代:(宋)
吴颐(一作赜),字显道,号金谿(《自号录》),抚州金谿(今属江西)人。王安石妻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九),一说妻兄(《王荆公诗笺注》卷二二《怀吴显道》题下注)。早从欧阳修游。太学生陈于等上疏,言其学成行尊,愿得为国子师。安石以亲嫌,寝其书不报。神宗元丰中从安石于金陵,遂知名江左,学生常数百人。曾官详定一书司敕令所删定官。哲宗绍圣间摄山阴县事(《摛文堂集》卷一二《送吴显道序》)。元符间为旌德县主簿(《明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卒赠通直郎。有《金谿先生文集》二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四《吴公墓志铭》。今录诗十六首。
朝代:(宋)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干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朝代:(宋)
吴端,字子方,号湖山樵隠,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为翰林书艺局艺学、硾纸待诏(《摛文堂集》卷五《翰林书艺局艺学吴端可翰林书艺局硾纸待诏制》)。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为平阳郡王府教授(《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四三)。事见《东瓯诗存》卷七。今录诗四首。
朝代:(宋)
吴戭,字才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处州府志》卷一六)。登第后不仕,郡守孙沔奏使教授州学。嘉祐六年(一○六一),诏试将作监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四八),不受。卒,谥冲和先生。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二一有传。
朝代:(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朝代:(宋)
吴璋,小字宜,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沆姪。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曾应进士试,四年,再次获荐名。事见《环溪诗话》。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