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
开元宫人,活动于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姓名不详,曾于制军袍时题诗于袍中,为士兵得之,主帅奏于朝廷,玄宗怜而嫁之与得袍士兵。
朝代:(唐)
开元儒士,姓名不详。自号为鉴文大师,有《浮沤篇》行于世。诗二句。
朝代:(唐)
江南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另《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四存文秀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朝代:(唐)
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初名涵,封江王。宝历二年,即位。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顾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新裁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延学士于内庭,讨论经义,好制五言,古调清峻,常欲置诗博士。李珏言:“今翰林学士皆能文词,且古今篇什,足可怡悦。”圣情乃止。又尝与宰相论诗之工拙,郑覃曰:“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后代词人,华而不实,无补于事。”帝甚重其言。在位十三年,谥曰昭献。今存诗七首。
朝代:(唐)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朝代:(唐)
《唐诗》无文偃诗,传据《五灯会元》卷十五、《释氏疑年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