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任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朝代:(唐)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朝代:(唐)
张荐(公元七四四年至八o四年)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张鷟之孙。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二十年,年六十一岁。敏锐有文辞,专治周官、左氏春秋,占对详辨,为颜真卿叹赏。大历中,李涵荐任史官。代宗、德宗时,充史馆修撰,为裴延龄所忌。三使回纥、回鹘、吐蕃,累宫御史中丞。卒,谥宪。荐著有文集三十卷,及灵怪集二卷,《新唐书艺文志》并行于世。
朝代:(唐)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左补阙,擢凤阁舍人。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为中书侍郎,知政事。开元初,进中书令,封燕国公,寻出刺相州,左转岳州,召拜兵部尚书,知政事,敕令巡边。后为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说为人敦气义,重然诺,喜延纳后进。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与苏颋号燕许大手笔。谪岳州后,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集三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左补阙,擢凤阁舍人,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为中书侍郎,知政事,开元初,进中书令,封燕国公,寻出刺相州,左转岳州,召拜兵部尚书,知政事,敕令巡边,后为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说为人敦气义,重然诺,喜延纳后进,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与苏颋号燕许大手笔,谪岳州后,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集三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朝代:(唐)
张贲(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润卿,南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登大中进士第。尝隐于茅山。后寓吴中,与皮日休、陆龟蒙游。唐末,为广文博士。贲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见全唐诗)
朝代:(唐)
生卒年、籍贯俱不详。玄宗开元间登进士第。《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