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宜 之 计
权宜之计
已阅 6322 次 |
喜欢 5729 次 ❤
释 义
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 处
《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例 句
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故 事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接 龙
- 权宜之计 ➤
- 计无所出 ➔
- 出奇制胜 ➔
- 胜任愉快 ➔
- 快步流星 ➔
- 星旗电戟 ➔
- 戟指怒目 ➔
- 目空一切 ➔
- 切肤之痛 ➔
- 痛心疾首 ➔
- 首鼠两端 ➔
- 端倪可察 ➔
- 察言观色 ➔
- 色色俱全 ➔
- 全力以赴 ➔
- 赴汤蹈火 ➔
- 火上浇油 ➔
- 油腔滑调 ➔
- 调虎离山 ➔
- 山崩钟应 ➔
- 应对如流 ➔
- 流星赶月 ➔
- 月露风云 ➔
- 云泥之别 ➔
- 别具一格 ➔
- 格格不入 ➔
- 入井望天 ➔
- 天下太平 ➔
- 平淡无奇 ➔
- 奇珍异宝 ➔
- 宝山空回 ➔
- 回光返照 ➔
- 照猫画虎 ➔
- 虎踞龙盘 ➔
- 盘根错节 ➔
- 节用裕民 ➔
- 民胞物与 ➔
- 与世无争 ➔
- 争猫丢牛 ➔
- 牛鬼蛇神 ➔
- 神出鬼没 ➔
- 没精打采 ➔
- 采薪之忧 ➔
- 忧心如焚 ➔
- 焚书坑儒 ➔
- 儒雅风流 ➔
- 流言蜚语 ➔
- 语重心长 ➔
- 长袖善舞 ➔
- 舞衫歌扇 ➔
- 扇枕温被 ➔
- 被发缨冠 ➔
- 冠冕堂皇 ➔
- 皇天后土 ➔
- 土龙刍狗 ➔
- 狗头军师 ➔
- 师出有名 ➔
- 名垂后世 ➔
- 世风日下 ➔
- 下气怡声 ➔
- 声应气求 ➔
- 求同存异 ➔
- 异军突起 ➔
- 起早贪黑 ➔
- 黑灯瞎火 ➔
- 火光烛天 ➔
- 天衣无缝 ➔
- 缝衣浅带 ➔
- 带罪立功 ➔
- 功成不居 ➔
- 居官守法 ➔
- 法外施仁 ➔
- 仁言利博 ➔
- 博而不精 ➔
- 精疲力尽 ➔
- 尽心竭力 ➔
- 力透纸背 ➔
- 背城借一 ➔
- 一往无前 ➔
- 前俯后仰 ➔
- 仰首伸眉 ➔
- 眉飞色舞 ➔
- 舞文弄墨 ➔
- 墨守成规 ➔
- 规重矩叠 ➔
- 叠床架屋 ➔
- 屋如七星 ➔
- 星罗棋布 ➔
- 布鼓雷门 ➔
- 门当户对 ➔
- 对薄公堂 ➔
- 堂堂正正 ➔
- 正襟危坐 ➔
- 坐不重席 ➔
- 席不暇暖 ➔
- 暖衣饱食 ➔
- 食言而肥 ➔
- 肥遁鸣高 ➔
- 高义薄云 ➔
- 云消雨散 ➔
- 散兵游勇 ➔
- 勇往直前 ➔
- 前倨后恭 ➔
- 恭而有礼 ➔
- 礼让为国 ➔
- 国士无双 ➔
- 双瞳剪水 ➔
- 水磨工夫 ➔
- 夫唱妇随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