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富 不 仁
为富不仁
已阅 6584 次 |
喜欢 5999 次 ❤
释 义
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 处
《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后谓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例 句
自古道~”。★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故 事
战国时,腾国很弱小。当时各国诸侯都为开疆拓土而不断发动战争,尤其是大国诸侯随便制造一个事端就向小国兴兵。战胜之后,小国轻则割地赔款,重则国家从此消失。大国诸侯尝到了甜头,发动战争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喊杀之声在华夏大地上回荡,战争风云经年不散,把那个时期称为战国,真正的名副其实。滕国本来就国势衰微,到了滕文公继位时,面临的局面更为严峻:府库空虚,民生凋敝,四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滕文公决心收拾残局,振兴滕国。他首先征询朝中文武官员的意见,让官员们拿出治国兴邦的办法。滕国官员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不知从何处着手,一个个都像锯掉了嘴的葫芦,开口不得,闷闷不语。滕文公一气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宫中凭栏远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学问家孟子现今正旅居滕国,为什么不请教他呢。于是,滕文公轻车简从,来到孟子住处。孟子见国君亲自前来,觉得有些意外。滕文公落座之后,首先问道:“老朽不过是一介布衣,不敢劳驾国君,如有疑问,老朽乐于效力。”滕文公长叹一声说:“您是大学者,大贤人,所以特来请教。您知道,滕国兵微将寡,国家贫弱,依先生之见,怎样才能使滕国早日富强起来不受邻国欺侮呢?”孟子见滕文公态度诚恳,便直言相告说:“人民是国家的本源,把一个国家比喻为大树,那么人民就是树根,树根越发达粗壮,才能使技干强健,树叶茂密,大树才能茁壮生长呀。”滕文公问:“怎样才能使树根健壮呢?”孟子说:“当然要施仁政,孔子说:仁者爱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情,更不要随意增加人民的负税。人民安居乐业了,还愁国家不富吗。阳虎说的想发财就不能讲仁义这句话十分荒谬。对一国之君来说,只有讲仁义才能使人民爱国,人民才肯为国家效命。如果,国君横征暴敛,弄得人民怨声载道,人民当然不愿为国君效力了。”滕文公面露喜色,决心在国内推行仁政。
接 龙
- 为富不仁 ➤
- 仁至义尽 ➔
- 尽心竭力 ➔
- 力不胜任 ➔
- 任劳任怨 ➔
- 怨天尤人 ➔
- 人面桃花 ➔
- 花遮柳隐 ➔
- 隐忍不言 ➔
- 言传身教 ➔
- 教一识百 ➔
- 百川归海 ➔
- 海外奇谈 ➔
- 谈笑封侯 ➔
- 侯门如海 ➔
- 海立云垂 ➔
- 垂涎欲滴 ➔
- 滴水成冰 ➔
- 冰山难靠 ➔
- 靠天吃饭 ➔
- 饭糗茹草 ➔
- 草菅人命 ➔
- 命词遣意 ➔
- 意气扬扬 ➔
- 扬长而去 ➔
- 去粗取精 ➔
- 精疲力尽 ➔
- 尽忠报国 ➔
- 国色天香 ➔
- 香火因缘 ➔
- 缘木求鱼 ➔
- 鱼贯而入 ➔
- 入井望天 ➔
- 天灾人祸 ➔
- 祸起萧墙 ➔
- 墙头马上 ➔
- 上行下效 ➔
- 效死勿去 ➔
- 去伪存真 ➔
- 真脏实犯 ➔
- 犯上作乱 ➔
- 乱头粗服 ➔
- 服低做小 ➔
- 小廉曲谨 ➔
- 谨毛失貌 ➔
- 貌合神离 ➔
- 离群索居 ➔
- 居官守法 ➔
- 法外施仁 ➔
- 仁浆义粟 ➔
- 粟红贯朽 ➔
- 朽木死灰 ➔
- 灰头土面 ➔
- 面目全非 ➔
- 非亲非故 ➔
- 故入人罪 ➔
- 罪有应得 ➔
- 得陇望蜀 ➔
- 蜀犬吠日 ➔
- 日暮途穷 ➔
- 穷凶极恶 ➔
- 恶醉强酒 ➔
- 酒入舌出 ➔
- 出尔反尔 ➔
- 尔虞我诈 ➔
- 诈败佯输 ➔
- 输肝剖胆 ➔
- 胆大心细 ➔
- 细枝末节 ➔
- 节用裕民 ➔
- 民保于信 ➔
- 信口雌黄 ➔
- 黄道吉日 ➔
- 日上三竿 ➔
- 竿头直上 ➔
- 上树拔梯 ➔
- 梯山航海 ➔
- 海枯石烂 ➔
- 烂若披锦 ➔
- 锦囊妙计 ➔
- 计无所出 ➔
- 出将入相 ➔
- 相机而动 ➔
- 动魄惊心 ➔
- 心安理得 ➔
- 得心应手 ➔
- 手到病除 ➔
- 除暴安良 ➔
- 良工心苦 ➔
- 苦中作乐 ➔
- 乐极生悲 ➔
- 悲天悯人 ➔
- 人杰地灵 ➔
- 灵机一动 ➔
- 动辄得咎 ➔
- 咎由自取 ➔
- 取巧图便 ➔
- 便宜行事 ➔
- 事倍功半 ➔
- 半吞半吐 ➔
- 吐哺握发 ➔
- 发凡起例 ➔
- 例行公事 ➔
- 事半功倍 ➔
- 倍日并行 ➔
- 行成于思 ➔
- 思潮起伏 ➔
- 伏地圣人 ➔
- 人亡物在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