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 十 行
一目十行
已阅 6449 次 |
喜欢 6307 次 ❤
释 义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 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语本《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例 句
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故 事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
接 龙
- 一目十行 ➤
- 行若无事 ➔
- 事出有因 ➔
- 因循守旧 ➔
- 旧地重游 ➔
- 游刃有余 ➔
- 余波未平 ➔
- 平易近人 ➔
- 人弃我取 ➔
- 取而代之 ➔
- 之死靡他 ➔
- 他乡故知 ➔
- 知人之明 ➔
- 明镜高悬 ➔
- 悬梁刺股 ➔
- 股肱之力 ➔
- 力透纸背 ➔
- 背井离乡 ➔
- 乡壁虚造 ➔
- 造谣惑众 ➔
- 众叛亲离 ➔
- 离乡背井 ➔
- 井蛙之见 ➔
- 见微知著 ➔
- 著作等身 ➔
- 身体力行 ➔
- 行不胜衣 ➔
- 衣不完采 ➔
- 采薪之忧 ➔
- 忧国奉公 ➔
- 公子王孙 ➔
- 孙康映雪 ➔
- 雪窑冰天 ➔
- 天悬地隔 ➔
- 隔年皇历 ➔
- 历历可数 ➔
- 数见不鲜 ➔
- 鲜车怒马 ➔
- 马仰人翻 ➔
- 翻然改图 ➔
- 图穷匕见 ➔
- 见仁见智 ➔
- 智圆行方 ➔
- 方寸之地 ➔
- 地丑德齐 ➔
- 齐人攫金 ➔
- 金城汤池 ➔
- 池鱼之殃 ➔
- 殃及池鱼 ➔
- 鱼烂而亡 ➔
- 亡羊补牢 ➔
- 牢不可破 ➔
- 破瓜之年 ➔
- 年富力强 ➔
- 强作解人 ➔
- 人心如面 ➔
- 面红耳赤 ➔
- 赤壁鏖兵 ➔
- 兵连祸结 ➔
- 结草衔环 ➔
- 环堵萧然 ➔
- 然糠自照 ➔
- 照本宣科 ➔
- 科班出身 ➔
- 身不由主 ➔
- 主情造意 ➔
- 意前笔后 ➔
- 后生可畏 ➔
- 畏缩不前 ➔
- 前程万里 ➔
- 里出外进 ➔
- 进退失据 ➔
- 据为己有 ➔
- 有恃无恐 ➔
- 恐后无凭 ➔
- 凭空捏造 ➔
- 造化小儿 ➔
- 儿女情长 ➔
- 长驱直入 ➔
- 入不敷出 ➔
- 出谷迁乔 ➔
- 乔龙画虎 ➔
- 虎步龙行 ➔
- 行云流水 ➔
- 水深火热 ➔
- 热火朝天 ➔
- 天真烂漫 ➔
- 漫不经心 ➔
- 心回意转 ➔
- 转祸为福 ➔
- 福至心灵 ➔
- 灵丹圣药 ➔
- 药笼中物 ➔
- 物是人非 ➔
- 非驴非马 ➔
- 马首是瞻 ➔
- 瞻前顾后 ➔
- 后起之秀 ➔
- 秀外慧中 ➔
- 中流砥柱 ➔
- 柱天踏地 ➔
- 地平天成 ➔
- 成年累月 ➔
- 月下老人 ➔
- 人琴俱亡 ➔
- 亡命之徒 ➔
- 徒劳无功 ➔
- 功败垂成 ➔
- 成千上万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