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误 再 误
一误再误
已阅 6249 次 |
喜欢 6155 次 ❤
释 义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出 处
《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例 句
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而卒自陷于穷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故 事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死。宋太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临终时,她把宋大祖和心腹大臣赵普叫到身边,嘱咐宋大祖将来要先把皇位传给老三赵光义,老三死后传给老四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普奉旨作了记录,由宋太礼祖珍藏起来。公元976年;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时,他果然遵照母亲的遗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他使是宋太宗。还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骄横跋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他也知道母亲的遗嘱,现在见三哥赵光义做了皇帝,一心想三哥早点死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到宋太宗身体很好,自己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企图用阴谋手段夺取皇位。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商量,征询他对传位问题的看法,问他自己应该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他母亲的意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大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您,这样做已经错了;如果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宋太宗听了,这才打消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念头。不久,有人告发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可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方去,防止他发动叛乱。”宋太宗听从了赵普的意见,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接 龙
- 一误再误 ➤
- 误认颜标 ➔
- 标新立异 ➔
- 异名同实 ➔
- 实获我心 ➔
- 心慈面软 ➔
- 软红香土 ➔
- 土崩瓦解 ➔
- 解甲归田 ➔
- 田月桑时 ➔
- 时和年丰 ➔
- 丰衣足食 ➔
- 食不果腹 ➔
- 腹背之毛 ➔
- 毛羽零落 ➔
- 落花流水 ➔
- 水涨船高 ➔
- 高阳酒徒 ➔
- 徒劳无功 ➔
- 功德无量 ➔
- 量才而为 ➔
- 为渊驱鱼 ➔
- 鱼贯而入 ➔
- 入门问讳 ➔
- 讳疾忌医 ➔
- 医时救弊 ➔
- 弊绝风清 ➔
- 清夜扪心 ➔
- 心如死灰 ➔
- 灰飞烟灭 ➔
- 灭此朝食 ➔
- 食指大动 ➔
- 动魄惊心 ➔
- 心到神知 ➔
- 知书达礼 ➔
- 礼贤下士 ➔
- 士饱马腾 ➔
- 腾蛟起凤 ➔
- 凤毛济美 ➔
- 美人迟暮 ➔
- 暮云春树 ➔
- 树大招风 ➔
- 风中之烛 ➔
- 烛照数计 ➔
- 计日程功 ➔
- 功成不居 ➔
- 居安思危 ➔
- 危言危行 ➔
- 行若无事 ➔
- 事预则立 ➔
- 立功赎罪 ➔
- 罪该万死 ➔
- 死有余辜 ➔
- 辜恩负义 ➔
- 义薄云天 ➔
- 天之骄子 ➔
- 子虚乌有 ➔
- 有何面目 ➔
- 目不识丁 ➔
- 丁公凿井 ➔
- 井井有条 ➔
- 条三窝四 ➔
- 四亭八当 ➔
- 当局者迷 ➔
- 迷途知返 ➔
- 返老还童 ➔
- 童牛角马 ➔
- 马革裹尸 ➔
- 尸位素餐 ➔
- 餐风露宿 ➔
- 宿弊一清 ➔
- 清汤寡水 ➔
- 水过鸭背 ➔
- 背信弃义 ➔
- 义形于色 ➔
- 色色俱全 ➔
- 全力以赴 ➔
- 赴汤蹈火 ➔
- 火烧火燎 ➔
- 燎原烈火 ➔
- 火烧眉毛 ➔
- 毛手毛脚 ➔
- 脚踏实地 ➔
- 地狱变相 ➔
- 相惊伯有 ➔
- 有名无实 ➔
- 实逼处此 ➔
- 此唱彼和 ➔
- 和璧隋珠 ➔
- 珠沉玉碎 ➔
- 碎琼乱玉 ➔
- 玉卮无当 ➔
- 当务之急 ➔
- 急功近利 ➔
- 利令智昏 ➔
- 昏天黑地 ➔
- 地平天成 ➔
- 成仁取义 ➔
- 义不容辞 ➔
- 辞严意正 ➔
- 正理平治 ➔
- 治病救人 ➔
- 人杰地灵 ➔
- 灵丹圣药 ➔
- 药笼中物 ➔
- 物极必反 ➔
- 反经行权 ➔
- 权衡轻重 ➔
- 重于泰山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