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之 为 甚
一之为甚
已阅 6285 次 |
喜欢 6064 次 ❤
释 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 处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见“一之谓甚”。
故 事
公元前658年,晋国的大将荀息向晋献公请求把屈这个地方(今山西省吉县境内)出产的四匹好马,和垂棘这个地方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请虞国准许晋国的军队借路前去讨伐虢(读ɡuó 国)国(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南部一带)。晋献公舍不得这些东西。荀息劝他说:“虞国若同意借路。我们灭了虢国后便可以乘机将其吞并,现在将宝物送给他就等于贮存在外库里一样。”晋献公听了十分高兴,便,派荀息去虞国借路。荀息以谎言欺骗了虞公,使虞公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于是,晋献公在这一年的夏天便派大将里克和荀息带领军队和虞国的军队一起,前去讨伐虢国,夺取了下阳。 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提出向虞国借道伐虢。官之奇劝阻说:虞国和虢国是相互依赖的邻邦。上一次帮助晋国夺取下阳那件事,已经做得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再这么干呢?(原文是:“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后人便把“一之为甚”或“一之谓甚”作为一句成语,说明某件事做了一次已经太过分了,不能再做第二次了。
接 龙
- 一之为甚 ➤
- 甚嚣尘上 ➔
- 上楼去梯 ➔
- 梯山航海 ➔
- 海立云垂 ➔
- 垂涎欲滴 ➔
- 滴水成冰 ➔
- 冰天雪地 ➔
- 地平天成 ➔
- 成仁取义 ➔
- 义不容辞 ➔
- 辞穷理屈 ➔
- 屈打成招 ➔
- 招风惹草 ➔
- 草长莺飞 ➔
- 飞灾横祸 ➔
- 祸起萧墙 ➔
- 墙花路柳 ➔
- 柳暗花明 ➔
- 明知故问 ➔
- 问道于盲 ➔
- 盲人瞎马 ➔
- 马工枚速 ➔
- 速战速决 ➔
- 决一死战 ➔
- 战天斗地 ➔
- 地利人和 ➔
- 和而不唱 ➔
- 唱筹量沙 ➔
- 沙里淘金 ➔
- 金口木舌 ➔
- 舌锋如火 ➔
- 火上弄冰 ➔
- 冰山难靠 ➔
- 靠天吃饭 ➔
- 饭糗茹草 ➔
- 草率收兵 ➔
- 兵不由将 ➔
- 将机就机 ➔
- 机不可失 ➔
- 失惊打怪 ➔
- 怪诞不经 ➔
- 经纬万端 ➔
- 端倪可察 ➔
- 察察为明 ➔
- 明眸皓齿 ➔
- 齿如含贝 ➔
- 贝阙珠宫 ➔
- 宫邻金虎 ➔
- 虎背熊腰 ➔
- 腰缠万贯 ➔
- 贯朽粟陈 ➔
- 陈词滥调 ➔
- 调兵遣将 ➔
- 将信将疑 ➔
- 疑神疑鬼 ➔
- 鬼使神差 ➔
- 差三错四 ➔
- 四亭八当 ➔
- 当局者迷 ➔
- 迷途知返 ➔
- 返朴归真 ➔
- 真脏实犯 ➔
- 犯上作乱 ➔
- 乱琼碎玉 ➔
- 玉碎珠沉 ➔
- 沉鱼落雁 ➔
- 雁杳鱼沉 ➔
- 沉冤莫白 ➔
- 白面书生 ➔
- 生花妙笔 ➔
- 笔下超生 ➔
- 生栋覆屋 ➔
- 屋如七星 ➔
- 星罗棋布 ➔
- 布鼓雷门 ➔
- 门庭若市 ➔
- 市道之交 ➔
- 交头接耳 ➔
- 耳鬓斯磨 ➔
- 磨杵成针 ➔
- 针锋相对 ➔
- 对症下药 ➔
- 药笼中物 ➔
- 物尽其用 ➔
- 用行舍藏 ➔
- 藏垢纳污 ➔
- 污泥浊水 ➔
- 水火无情 ➔
- 情窦初开 ➔
- 开路先锋 ➔
- 锋芒所向 ➔
- 向壁虚造 ➔
- 造化小儿 ➔
- 儿女情长 ➔
- 长吁短叹 ➔
- 叹为观止 ➔
- 止戈散马 ➔
- 马鹿异形 ➔
- 形影相随 ➔
- 随俗浮沉 ➔
- 沉滓泛起 ➔
- 起死回生 ➔
- 生拉硬扯 ➔
- 扯篷拉纤 ➔
- 纤芥之疾 ➔
- 疾风劲草 ➔
- 草船借箭 ➔
- 箭在弦上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