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zhī wéi shèn

一之为甚

释 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 处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见“一之谓甚”。
故 事
    公元前658年,晋国的大将荀息向晋献公请求把屈这个地方(今山西省吉县境内)出产的四匹好马,和垂棘这个地方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请虞国准许晋国的军队借路前去讨伐虢(读ɡuó 国)国(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南部一带)。晋献公舍不得这些东西。荀息劝他说:“虞国若同意借路。我们灭了虢国后便可以乘机将其吞并,现在将宝物送给他就等于贮存在外库里一样。”晋献公听了十分高兴,便,派荀息去虞国借路。荀息以谎言欺骗了虞公,使虞公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于是,晋献公在这一年的夏天便派大将里克和荀息带领军队和虞国的军队一起,前去讨伐虢国,夺取了下阳。    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提出向虞国借道伐虢。官之奇劝阻说:虞国和虢国是相互依赖的邻邦。上一次帮助晋国夺取下阳那件事,已经做得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再这么干呢?(原文是:“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后人便把“一之为甚”或“一之谓甚”作为一句成语,说明某件事做了一次已经太过分了,不能再做第二次了。
接 龙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法老的女儿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上古雕纹玉环
  • 雕花银镜精品
  • 鎏金卧犬兽雕
  • 明清雕字古玉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