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叭喇
乐人夜归,路见偷儿挖一壁洞,戏将叭喇插入吹起。内惊觉追赶,遇贼问云:“你曾见吹叭喇的么?” -
监生自大
城里监生与乡下监生。各要争大。城里者耻之曰:“我们见多识广,你乡里人孤陋寡闻。”两人争辨不已,因往大街同行,各见所长。到一大第门首,匾上“大中丞”三字,城里监生倒看指谓曰:“这岂不是丞中大?乃一徵验。”又到一宅,匾额是“大理卿”,乡下监生以“卿”字认作“鄉”字,忙亦倒念指之曰:“这是乡里大了。”两人各不见高下。又来一寺门首,上题“大士阁”,彼此平心和议曰:”原来阁(各)士(自)大。” -
拜堂产儿
有新妇拜堂,即产下一儿,婆愧甚,急取藏之。新妇曰:“早知婆婆这等爱惜,快叫人把家中阿大、阿二都领了来罢。” -
豁拳
嫖客与妓密甚,相约同死。既设酖酒二瓯,妓让客先饮。客饮毕,因促妓,妓伸拳曰:“我的量窄,与你豁了这杯罢。” -
挖井得人
宋国有一个丁姓人家,因家里没有水井,常需派—人出去打水。后来丁家开凿了一口水井,高兴地告诉别人:“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后便传言出去:“丁氏挖井得一人。”宋国人把这看作奇闻,纷纷宣传。国王听见了大为惊奇,便派人向丁氏询问究竟,丁氏回答道:“一口井等于得到一个劳动力,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
好胡坏胡
有人嘲说胡子道:“《论语》一书尽讲胡子。‘不亦说乎(胡与乎音近)!’,‘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这三个乎是好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这三个乎是不好的胡;‘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这两个乎,一个好,一个不好。”某人问:“‘使乎使乎’怎样解释呢?”嘲者笑说:“上面的胡子与下面的胡子一个样。” -
无事生烦
有个姓潘的儒生赴京应举,途中上酒店喝酒。酒店女主人姓陆,人长得很漂亮,见客上门,态度和气,并作一首十七字诗赠送:“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一举登高第,做官。”儒生答道:“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念我客窗寒,同宿。”店女好意相待却遭恶意侮辱,就去官府告儒生,道遇一老人,老人也作十七字诗,劝女子不要再诉讼于官府,可免去烦恼。诗道:“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若还到官府,不好。” -
依从一次
从前,有个逆子,父亲说东,他偏道西。父亲临死唯恐死后不把他埋葬在土中,就立遗嘱道:“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水中。”谁知这回儿子倒开了窍,他想:“我平时都违背父命,如今父亲死了,就依顺他一次吧!”于是挖了一个池塘,把父亲葬在水中。 -
梦周公
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磕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见尊师。” -
猫逐鼠
昔有一猫擒鼠,赶入瓶内,猫不舍,犹在瓶边守候。鼠畏甚,不敢出。猫忽打一喷嚏,鼠在瓶中曰:“大吉利。”猫曰:“不相干,凭你奉承得我好,只是要吃你哩!” -
相称
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主人问:“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
上路来
一老翁勉力行房,阳瘦不能进。舞弄既久,不觉鼻涕横流,因叹曰:“我说为何这等干涩,原来打从上路出来了。” -
天人天话
滇南(云南)有个督学(主管一个地区教育的官员),喜欢向学生们大谈人性和艺术,唠叨不休,学生、教师都很讨厌听他“演讲”。督学讲完了问:“诸位以为我所讲的怎么样。”一个学生回答道:“老师是天人,今天所讲的都是天话。”师生大笑。 -
卖古董
一翁素卖古董为业,屡欲偷觑其媳,媳诉于婆。一日,妪代媳卧,翁往摸之,姬乃夹紧以自掩。翁认为媳,极口赞誉,以为远出婆上。妪骂曰:“臭老贼,一件;旧东西也不识,卖甚古董!”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