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放债
一人好放债,家已贫矣,止馀斗粟,仍谋煮粥放之。人问“如何起利?”答曰:“讨饭。” -
之不离口
阎罗王对世上的老师大多平庸无知而很为不满,认为他们不识句读,误人子弟。一天,他微服私访人间,听见有一个教学《大学序》的先生在念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便叫小鬼将先生捉来,严加责问:“你为啥这么喜欢‘之’这个字,我罚你来世做猪!”那先生说:“大王要我做猪不敢不依,只望您能让我投胎到南方。”阎罗王问其原故,他答道:“南方之,胜过北方之。” -
没有运气
过去,一个乡下先生参加科举考试,考题是《明月》。那先生即吟诗一首:“团团离海角,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考官说:“意思很好,可就是没韵。”乡下先生回答道:“就是因为没运(运气的“运”与“韵”谐音),才只能教书;倘若有运,早就做官了。” -
驼背首席
有个驼子赴宴,泰然自若地坐在上首。客人们到齐后,他觉得心里不安,又谦让地挪到下首来。客人们说:“大驼叔就请坐首席,侄辈(谐音“直背”)怎敢越位?” -
买猪千口
某县官写字太潦草,总是信手舞来。一次准备宴请客人,就写了清单派吏役去买菜,其中“猪舌”的”舌”字写得很长,吏役以为是买猪千口。到市场去后,哪里有这许多?便遍乡寻买,也只是买到500口,只得硬着头皮回去禀报。县官大笑说:“我让买猪舌,怎么弄成买猪千口啊?” -
纪晓岚
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到: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
海猪变鼋
金陵上清河岸的堤岸,常被海猪拱坍。明太祖朱元璋便问臣子:“这是啥原故?”大臣们知道皇帝最讲忌讳,犯了忌讳是要杀头的,所以悄悄商议:“‘猪’和‘朱’同音,千万说不得。如果说拱坍堤岸的是‘大鼋’,那么大鼋和‘元’同音,皇上听了肯定会高兴。”于是,他们答道:“陛下,拱坍堤岸的是‘大鼋’!”朱元璋便下令将所有的大鼋捉净。不久,大鼋是捉完了,可是海猪还是照样拱坍堤岸。 -
野味
甲乙二士应试,甲曰:“我梦一木冲天,何如?”乙曰:“一木冲天,乃‘未’字也,恐非佳兆。”因言己“梦一雉贴天而飞,此必文门之象,稳中无疑矣。”甲摇首曰:“咦,野(也)味(未)。” -
乌须药
婢少艾,而主人苍老,屡次偷之不从。主人怒曰:“不受人抬举!你这般做作,我自有法处你。”婢问何法,主人曰:“熬得你阴毛尽白,方许嫁人。”婢曰:“不妨,我自有乌须药。” -
圣人生前
宋朝道学家朱熹说:“上天在出生孔夫子之前,悠久的文明史仿佛深夜一样黑暗。”明朝翰林刘谐不以为然,嘲笑道:“哦,难怪伏羲氏生前的人,一天到晚都是点着蜡烛走路的啊!” -
掌嘴
一乡人进城,偶与人竞,被打耳光子数下。赴县叫喊,官问:“何事?”曰:“小人被人打了许多乳光?”官不信,连问,只以乳光对。官大怒,呼皂隶掌嘴。方被掌,乡人遽以指示官,正是这个样子。 -
牛头阿婆
武则天时,秋官(刑部)侍郎周兴是个有名的酷吏,常常在刑法外立私法整人,人称“牛头阿婆”(地狱里的鬼怪),百姓怨声载道。周兴知道后,丝毫不以为然,得意地说:“这有什么奇怪!”于是他题书于衙门口道:“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斩决之后,咸息无言(就都没有话了)。” -
鬼神对话
艾了路过一座寺庙。只见有个行人,越不过庙前的一条壕沟,便把庙里的神像搬来搭上,踩着过去了。随后又来了一人,见神像受糟蹋,便哀叹不已,继之又扶起神像,用衣服揩抹干净,捧着送回神位,磕头请安方才离去。过了一会,艾子听到庙里的小鬼说:“大王是神,应该降祸那些侮辱你的人,惩罚他们。”神说:“如果要给祸事,就应该给那后来的人。”小鬼说:“为什么呢?不是先前那人侮辱大王,后来那人对大王恭敬吗?”神说:“先前那人已经不信神了,又怎么能给他祸事呢?”艾子听后说:“原来鬼神也怕厉害的人啊!” -
鬼通人情
雇农田不满,夜晚迷道,走进乱坟岗,踩着一个死人骷髅。骷髅叫道:“不要踏坏我的脸,不然,我要降祸给你!”田不满呵斥道:“谁叫你来挡道?!”骷髅说:“是别人把我移来的呀。”“那你为啥不去降祸给移动你的人呢?”“他正在走运,福气大着呐,我没办法对付他。”田不满恼怒地说:“难道我是倒霉的!你害怕走运的,欺侮倒霉的,这是啥道理?!”骷髅哭道:“害怕走运的,欺侮倒霉的,人情都是如此,您却来责备我这个鬼吗?请可怜我,把我拨到土洞里去,就是您对我天大的恩典啦!”田不满毫不理踩,向前冲过去了。背后传来“呜呜”的哭泣声,以后也没发生什么怪事。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