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辩日
孔子去东方游历,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什么。甲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就离人远。”乙孩说:“我认为太阳出来时离人远,中午反而近。”甲孩说:“太阳刚出来像马车上的遮阳伞那么大,中午就像盘子那么小。这岂非说明:大是因为近,小是因为远吗?”乙孩说:“太阳刚出时人觉得很凉快,到中午人就觉得很热。难道不是远了觉得凉,近了觉得热吗?”孔子楞住了,不能解答。两个小孩笑道:“谁说你是有学问的人呢?!” -
妻子变妾
有个女人妒忌而聪明,丈夫每次谈到要讨小妾她就说:“你家境贫穷,哪来的钱买小妾呢?如果你有钱,我就答应。”不久,丈夫便从别人那儿借到了钱,回家告诉妻子说:“钱在这儿,请允许我讨小妾。”妻子夺过钱藏入自己衣袖里,下拜道:“我今天情愿做小妾,这钱就算买下了我吧。” -
望稻旱熟
梧丘的一个农夫,以种稻为生,每年要储存些陈稻谷,新的没到口,不敢把陈的吃光。一天早上,来到田里,看到稻子已抽穗,而且颗粒饱满,就高兴地说:“新稻谷快下来了!”于是打开囤子,拿出陈稻谷,跟家里人放开肚子吃起来。陈的眼看要吃光,而新的还没熟,心里老是埋怨稻子熟得慢。他跟儿子、妻子轮番地前去观望,把稻田踩成了路,稻子却更青了。 -
蓖头
蓖头者被贼偷窃。次日,至主顾家做生活,主人见其戚容,问其故。答曰:“一生辛苦所积,昨夜被盗。仔细想来,只当替贼蓖了一世头耳。”主人怒而逐之。他日另换一人,问曰:“某人原是府上主顾,如何不用?”主人为述前言,其人曰:“这样不会讲话的,只好出来弄卵。” -
谢周公
一女初嫁,哭问嫂曰:“此礼何人所制?”嫂曰:“周公。”女将周公大骂不已。及满月归宁,问嫂曰:“周公何在?”嫂云:“他是古人,寻他做甚?”女曰:“我要制双鞋谢他。” -
问路
一近视迷路,见道傍石上栖歇一鸦,疑是人也,遂再三诘之。少顷,鸦飞去,其人曰:“我问你不答应,你的帽子被风吹去了,我也不对你说!” -
慌鼓
一说谎者曰:“敝处某寺中有一鼓,大几十围,声闻百里。”傍又一人曰:“敝地有一牛,头在江南,尾在江北,足重何万馀斤,岂不是奇事?”众人不信。其人曰:“若没有这只大牛,如何得这张大皮,慢得这面大鼓?” -
好乌龟
时值大比,一人夤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象,稳许今科公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何竟不会做文字!” -
“良知”颜色
一个青年向王阳明求学,开始听到“良知”这一词时,便冒昧地问:“‘良知’是黑色还是白色?”众人大笑,那青年羞得满面通红。王阳明慢慢说道:“‘良知’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它的颜色是正宗的红色啊!” -
书低
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
抄《廿一史》
一天,迂公拜访袁洗马(官名,分管图书典籍),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边看边走,便问是什么书。洗马说:“《廿一史》。”(指明嘉靖时校刻的二十一部史书,袁洗马指的是其中某部史书中的一册。)迂公恍然悟道:“我老早就听说《廿一史》的大名了。总认为是多得不得了,一定堆满屋子要装好多车,现在看来不过是100多页罢了,如果方便,请先借给我抄,一抄完就送还,怎么样?” -
如此回称
有个商人初次拜谒县官。县官认为他年纪大,便尊称为“老先”。商人恼怒而归,儿子忙问原故,商人答道:“那狗官太欺负我了,他本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哪知他说了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显然是轻薄人的话。所以我回称他也不客气了。”儿子问回称什么,商人答道:“本该称他‘老父母’(旧时称县官为父母官)的,我也砍掉后面一个字,只叫他一声‘老父’!” -
做牌
有叩吏门者,妻曰:“出去了。你可是要做牌的么?留大些一个东道在我房里,任凭你要搁就搁,要捺就捺,要牒就牒,要销就销,要抽就抽,无有个做不来的。” -
着醋
有卖酸酒者,客上店谓主人曰:“肴只腐菜足矣,酒须要好的。”少顷,店主问曰:“菜中可要着醋?”客曰:“醋滴菜心甚好。”又问曰:“腐内可要放些醋?”客曰:“醋烹豆腐也好。”再问曰:“酒内可要着醋否?”客讶曰:“酒中如何着得醋?”店主攒眉曰:“怎么处?已着下去了。”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