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师殿
祖师殿中忽闻屁臭,众人互推不认,乃推祖师曰:“汝为正祖,受十方香火,如何撤屁?”祖师惊起辨曰:“尚有四将,何独我?”四将亦辨曰:“尚有龟。蛇。”蛇曰:“我肚小撤不出,定是这个乌龟!”一说祖师辨曰:“尚有四将。”四将互相推卸。关圣傍立关平曰:“撒屁的定然脸红。”关圣大怒曰:“你是我的儿子,也来冤屈我!” -
打油趣诗
据说,唐朝南阳读书人张打油喜作俗话诗。一日大雪纷飞,他脱口吟道:“汇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风趣、形象而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点。他还在官衙壁上题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传他进府,以南阳被叛军包围正向各处求援之事为题,命他作诗。他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从此出了名,后人把这类俚俗浅露、引人开心的诗叫做“打油诗”。 -
猩猩食酒
四川封溪有一种猩猩,能模仿人语,尤爱喝酒,醉后就穿上木履,手舞足蹈地跳起来。当地猎人就在猩猩出没处成上美酒和木履引诱。当猩猩走到酒坛边,说:“哈哈,想来算计我们,休想!”转头离去了。可没多时又都折回来,望着酒坛流口水。一只猩猩说:“我看周围没有人,咱们过去尝尝,少喝点,不会有问题。”其他猩猩随声附和。来到坛边,先是用爪子蘸着尝尝,后来索性扳倒坛子大喝起来,不一会工夫都醉得跳起舞来,最后东倒西歪醉倒,尽遭捕捉。 -
爹爹民贼
有个叫钱良臣的谏官,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他儿子读书时,凡经诗中有“良臣”的地方,全给改作“爹爹”二字。一天,他读《孟子》,有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所谓良臣,在古时就是民贼。”他的儿子就把这句话改为:“今天的所谓爹爹,在古时就是民贼。” -
夫妻吵架
一天深夜,有一对夫妻在吵架…。夫:好了,别再闹了,三更半夜会吵到邻居。妻强辩道:一夜五更,半夜明明是两更半,为何说三更?争执了一会儿,夫认为妻无理取闹,怒掴妻一耳光!妻大喊:救命啊,三更半夜打死人了!夫:早说三更半夜何必挨打。从前有一个人,他拉肚子已经很久了,旁边的阿三告诉他一个偏方:用粪车的竹条熬水喝.这个人回去试了一下,但是拉得更厉害了.他去找阿三,阿三叹了口气说道:"那么大的一车粪,竹条都能挡着,却挡不着你那一点,唉.我也就没有办法了."有客人来访,谈至中午,主人借故进里屋吃了饭.出来后没事一样有说有笑.客人心里明白,抬头望着屋粱.说:"上面被虫子蛀的很厉害.""我怎么看不出来?"客人道:"当然了,他在里面吃的!"从前有一个人,天天找不到什么事做,就只知道找些事情难别人.给人惹麻烦之类的.有一天,他又到外面去逛,走路故意一晃一晃?这时远处有一个正在耕田的农民狠狠地给了牛一鞭子,骂道:"没用的东西,走路东倒西歪的,成什么样子."这个人听了,心想:"这不是明着骂我吗?哼,我一定要把你骂个狗血淋头."他怒气冲冲地走到农民面前,正要发火,时却看到农民从地上捡起一块泥巴就往牛屁股里塞,他忍不着笑了起来,问道:"喂,你这是干什么啊?"那个农民嘿嘿一笑,说道:"我早知道他要拉稀,就先捡块泥巴把它赌着!"张三外出,临行前对儿子说:"若有人问你令尊,你就说出远门去啦."他又怕儿子忘记,就写了张纸条交给儿子,然后就走了.儿子怕忘记,不进把纸条取出来看,到了第三天,儿子在灯下看的时候不小心把纸条烧了.第四天,忽然有客到,问起令尊.儿子忙找纸条,当然没找到,于是说:"没了."客人大惊,问道:"几时没的?"儿子想了一下,说道:"昨晚就烧掉了."从前啊,有个人,带他儿子去朋友家作客。到了朋友家,朋友的儿子好热情哦,“嗨,世伯世伯 ̄”,就把他们给接进了院子。老爸看见院子里拴了头牛,那个壮啊,就说,“你家这牛好壮哦”。朋友儿子答道:“小小畜牲,何足挂齿?”老爸又问道:“你爸呢?”答到:“去山上和老和尚下棋,今晚在寺里过夜”。抬头看见有幅画不错,问道:“这是什么画”?答:“唐朝古画”。老爸回去后教儿子说:“你看看人家小孩,多会说话。”儿子不服气,“唏,我也会。下次别人来的时候,你先别慌出来,在后面听着。”过了两天朋友回访。朋友问儿子:“你老爸呢?”“小小畜牲,何足挂齿?”“那你老妈呢?”“在山上和老和尚下棋,今晚在寺里过夜”。“啊?!”。老爸再也忍不住了,跳出来啪就是一个巴掌,“这是什么话?”儿子摸摸脸颊,“唐朝古话”。有个人的耳朵,总是挨老婆拧,不是这只红,就是那只肿.有朋友来作客,看见他耳朵一红一肿,便说:"你的耳朵怎么了?"他说:"家里闹老鼠,半夜咬的."话音刚落,老婆从屋里跑出来,一把又扭着他的耳朵说:"好大的胆子,还敢骂我是老鼠!"从前,有一个人去看相,看相人一边摸着手看相,一边说:"男子手如绵,身边有余钱,妇女手如姜,财物堆满箱."这个人听了大喜,说:"太好了,我的老婆的手就是如姜啊!"看相人问道:"何以见得你老婆的手象生姜?"这个人说道:"我昨天被她打了一个嘴巴,到现在还火辣辣的呢!"张三最怕老婆,但又好面子,有一天,他的朋友李四在外面取笑他,说他怕老婆.张三说道:"才不会呢,我家里我老婆什么都听我的."李四不信,就和他约好第二天到这个人的家里去.张三回到家里,求老婆道:"老婆,明天李四要来,你就给我一个面子吧.到时候李四来了,我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等他走后,你想对我怎样就怎样.行不行."刚开始的时候张三的老婆还不答应,但张三死皮赖脸地求,就答应了.李四来了后,张三的老婆果然很听话,李四大为感动,玩了老半天才走.李四前脚一出门.张三的老婆就拿出一根木棍,叫张三趴在板凳上打屁股.李四突然想起忘了拿草帽,回来一见,大吃一惊,问张三道:"这是怎么回事?"张三说:"她要把这条板凳劈了当柴烧,说是晚上要给我煮饺子下洒,可这板凳是我家的祖业,哪怕她把我打死,我也不能让她劈掉."有个将军,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但很怕老婆,常常在作战的关键时候总被他的老婆叫回去.他的部下为之愤愤不平,于是约定好一个日子,由将军把队伍集合起来,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地走向将军府,把算给将军壮胆,压压夫人的气焰.到了将军府以后,夫人出来看见自己的丈夫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大队人马,见了自己也不下马,大怒道:"你要干什么?"将军吓得掉下马来,赶紧说道:"在下已经把队伍集合完毕,请夫人阅兵."张三是个教书先生,尽教别字,最后就没人请他了,只得讨了个老婆种地为生,但他什么活都不会干.老婆天天骂他,他因为怕老婆所以一直抬不起头来.有一天,他老婆叫他去犁田,他把牛拉到田里,对牛大叫:"犁田,犁田."但是牛根本就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老婆过来看到了,把他臭骂艘欢?然后自己给牛上好套,挥起鞭子就开始犁起地来.张三在旁边看了,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我以为我一个人怕老婆,原来牛也怕老婆."一猴子对主人说:"我不想当猴子了,想当人."主人说:"你要当人,须把全身的毛拔了."猴子说:"行."主人拿来镊子来拔,刚拔一根,猴子就疼得嗷嗷直叫,就不愿再拔了.主人说:"你一毛都不肯拔,如何能够做人!"从前有个牛皮先生,自以为很会说,他听说邻村有一个种田的比他还会说,当众夸下海口,说:"哼,说赢他,只要半张嘴就行了."第二天,牛皮先生就去找那个种田的,并故意把嘴用纸糊了一半,正好碰到种田人的孩子,便问:"你爹呢?"小孩说道:"我爹耕田去了.""到哪里耕田?""锅沿上.""那耕什么田啊?""耕锅巴!""嘻嘻,"牛皮先生感到好笑说:"那不怕牛屎掉进锅里去吗?"『⑺?"不要紧,牛屁股用纸糊着呢."牛皮先生听后,气昏过去了.从前有个人,不学无术,却爱装文雅.有一天,有个人告诉他最近断弦了,他不懂得什么是断弦,只得附和着.那人观其脸色,便说:"女人死了."过了几日,这个人的母亲不幸病故了.别人见他身着孝服,问他:"怎么了?"他文质彬彬地回答说:"断弦了."人家说:"断弦?你怎么穿起孝服来了?"他想了一下说道:"我断了老弦!" -
拜堂产儿
有新妇拜堂,即产下一儿,婆愧甚,急取藏之。新妇曰:“早知婆婆这等爱惜,快叫人把家中阿大、阿二都领了来罢。” -
雪诗
唐人有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陆诗伯《雪》诗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长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又云∶“玉皇大帝卖私盐,一个苏州拖面煎。”□选自〔明〕冯梦龙《古今笑》 -
疑蛋
一近视见鹏鱼,疑为鸭蛋,握之而腹瘪。讶曰:“如何小小鸭出得恁快,蛋壳竟瘪下去了。” -
迷妇药
一方士专卖迷妇人药,妇着在身,自来与人私合。一日,有轻浪子弟来买药,适方士他出,其妻取药付之。子弟就以药弹其身上,随妇至房,妇只得与伊交合。方士归,妻以其事告之。方士怒云:“谁教你就他?”妻曰:“我若不从,显得你的药便不灵了。” -
望烟囱
富儿才当饮啖,闲汉毕集。因问曰:“我这里每到饭熟,列位便来,就一刻也不差,却是何故?”诸闲汉曰:“遥望烟囱内烟出,即知做饭,熄则熟矣,如何得错?”富儿曰:“我明日买个行灶来煮,且看你们望甚么?”众曰:“你煨了行灶,我等也不来了。” -
下不得刀
庙前来了个剃头师傅,一班和尚都很高兴,一个小师弟首先跑去剃头,谁知师傅也是刚刚出徒,手艺欠火候,没剃几下就割了几条血口子,小和尚正想发火,剃头师傅却先说道:“您的头太嫩,下不得刀,等过些时候长结实了我再给您剃。” -
医银入肚
一富翁含银于口,误吞入腹,痛甚,延医治之。医曰:“不难,先买纸牌一副,烧灰咽之,再用艾丸灸脐,其银自出。”翁询其故,医曰:“外面用火烧,里面有强盗打劫,那怕你的银子不出来!”(奇*书*网^.^整*理*提*供) -
九头争食
孽摇那个地方有一种奇怪的九头鸟,一旦其中一个头得到食物,另外8个头便部争着来抢,彼此绕过脖子互相抢食,直到毛落血涌、精疲力竭才肯罢休,结果闹得谁也吃不上。一只海鸥见了,好意劝它们不要争食,九头鸟不肯听,依然各不相让,最后终于饿死了。 -
反讥和尚
唐时,有个和尚叫法轨,长得丑陋短小。某日,在寺庙前宣讲僧经。有个叫李荣的人,前去跟他辩说。法轨和尚高坐于台上,见李荣不施礼就辩,诵诗说:“姓李应须李(礼),名荣又不荣。”李荣应声反讥:“身材三尺半,头毛还未生。”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