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清 秀 (19 10- 194 3)
乔清秀(1910-1943):河南坠子演员。女。原名李金秀,河南内黄人。十四岁从乔利元学艺,后又拜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为师。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著称。1940年在沈阳演出时,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精神失常,返天津后病逝。
已阅 9338 次 |
喜欢 4017 次 ❤
-
鄦学
鄦学:1.指文字学。东汉许慎着有《说文解字》,故称。 -
谈助
谈助:1.谈话的资料。 -
金鳞
金鳞:1.金色的鱼鳞。 2.常借指鱼。 3.比喻闪烁于水面的细碎日光。 -
侧头
侧头:1.歪斜其头。 -
竞劝
竞劝:1.争相劝勉。 -
烟篆
烟篆:1.亦作"烟篆"。 2.指香﹑香烟等的烟缕。因形似圆曲的篆字,故称。 -
乌鬼
乌鬼:1.川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唐杜甫《戏作俳谐遣闷》诗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仇兆鳌注"蔡寛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j。'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j卜。'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耳。或云'养'字乃'赛'字之误,理或然也。邵伯温《闻见録》夔峡之人,岁正月,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已而众操兵大噪,谓之养乌鬼。长老言地近乌蛮战场,多与人为厉,用以禳之。《艺苑雌黄》谓乌蛮鬼。"参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另有二说 2.(1)鸬鹚的别名。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明焦竑《焦氏笔乘.乌鬼》"鸬鹚,水鸟,似鶂而黑,峡中人号曰乌鬼。子美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言此乌捕鱼,而人得食之也。"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认为比较可靠。" 3.(2)猪的别名。或特指祭鬼神用的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漫叟诗话》云……'予崇宁间往兴国军,太守杨鼎臣字汉杰,一日约饭乡味,作蒸猪头肉,因谓予曰川人嗜此肉,家家养猪,杜诗所谓"家家养乌鬼"是也。每呼猪则乌鬼声,故号猪为乌鬼。'"宋马永卿《懒真子》卷四"仆亲见一峡中人士夏侯节立夫言'乌鬼,猪也。峡中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于猪群中特呼乌鬼以别之。'此言良是。" -
三对六面
三对六面:1.谓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
覆逆
覆逆:1.预测逆料。 -
辽宁大鼓
辽宁大鼓:1.也称东北大鼓。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沈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
评功摆好
评功摆好:1.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
合朝
合朝:1.满朝,满朝的人。 -
诬呵
诬呵:1.诬蔑斥责。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 题余仲杨松云斋手卷二首 其一
- 送卓叔良回三山二首 其一
-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三十
- 苏安上之淮南十八舍弟之河北十九舍弟之汉中皆会予赋三韵为送
- 祖道京淮道中酬唱
- 游石桥三绝 其三
- 浣溪沙·大连避暑组诗·劳神
- 和陶诗 其四 劝农
- 夜观海棠用故烧高烛照红妆韵七首 其三
- 周公祠二首 其一
- 白云山
- 拟古三首 其二
- 舟行三首 其二
-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 送校书陈秀才省亲
- 和陈彦章见寄用钱学士原韵二首
- 摸鱼子 岁暮得锡鬯寄词,依韵酬之
- 寄四弟 其二
- 六十诞辰,戚友咸劝称觞,余以值此世变,何敢再受亲友庆祝,作述怀诗八首以见志 其八
- 山塘即事四首 其二
- 十四日晚步月
- 母师圣醉归夜溺伊河抱桥柱而死
- 次韵李太博书羽扇亭二首 其二
- 和经略直阁寺丞赠刘升之蛰龙岩二首 其二
- 偈颂八十七首 其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