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幅刘松年的《宫女图》是设色绢本,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唐绘《笔耕园》60幅册页中的一幅,绘三位女子于后院中休闲取乐之景。一位女子端坐桌前,桌上摆着剪刀、布匹等女红,或刚完成一幅绣花,此时正盯着翩翩起舞的红衣女子。院中花开满地,高大的树木繁茂苍翠。
刘松年是南宋四大绘画名家之一,与李唐、马远、夏圭齐名。刘松年善画人物、山水,画偏工,是一位三朝元老级的画家。《宫女图》属古代的仕女图之类,仕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应该是上层女性,穿着讲究,举止优雅,仪态大方。这张画是绢本,是将绢打湿直接绷到板上,刷上浆糊或者胶矾水,等干后就可以直接在上面作画了。现宣纸上作画不一样,纸我们只要在正面画就行了,而画绢我们就得正反面都要去画。
中国人物画不太讲究透视和人物结构比例,大多数人物画都是大头像,没有什么八头身、九头身。中国画有一个特点,就是画自己眼中看到的东西,没有透视学,什么是透视学,其实就是近大远小,而这幅人画中的桌子,不仅画不了平行,而且还是越往近处越小,越往远处越大。
《宫女图》有三个女人,应该是一仆二主。最后的一个女人,衣着粗布,应该是女仆。前面两人衣着素雅、布质通透,应该比仆人的级别高一点,画采取罩染和分染的手法,先用薄薄的白色去罩染,然后分染,画这种纱制或者丝制的感觉。人物关节、服饰等都是用线来表现的,没有西方绘画里的骨骼、肌肉、皮肤等等。唐朝喜欢胖女人,可大头大脸的形象很难打扮,所以她们的着装一般都很上位,这样人就显得很长了。再加上一条丝巾,就有了飘动的感觉。这幅画是绢本,是双面画的,画中白色的部分应该是打个背衬,然后在表面薄薄的打一遍白,再按照这个线来分染了。
中国画是先有人物画再有山水花鸟画,山水花鸟是人物画的背景,所以在人物画完以后,作为背景的山水、花鸟就简单很多,往往是草草画完了事。就如同后来的山水画一样,山水画中也有人物,但画是以山水为主的,人物就简单处理,往往几笔就完成了,非常写意。这幅画的背景是树,树干树叶都画得很生硬,用线条勾出树和叶的外形,然后就是填色了,就是填色,也是平铺,没有层次。难怪史学家只是鉴定这个画定是传刘松年画的,而不确定是刘松年画的。
有诗为证:
院中繁花压树头
树叶茂盛绿油油
三个女人一台戏
面如桃花腰如柳
浓妆艳抹粉黛绸
翩翩起舞花枝头
闲来姐妹互取乐
暂置矜持过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