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赏 析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被贬谪的苦。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相携”“就”二词就十分明显的表现着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 而作者是王昌龄,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 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其实心中何曾放下?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作者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人物链接
- 余辟地城南友人单孟年项希周相过分韵三首各次之 枫字韵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 和宋之问下山歌
- 蓟中作
- 逍遥歌 其十五
-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一
- 雪观
- 颂古十首 其五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三十
- 古意六首 其一
- 腊月廿四日故乡对雪吾乡风俗以是日为小年于日夕之时展墓祭祖也
- 侍季思先生疾
- 云谷八咏为乡人袁仲玉题 其六 雪霁看山
- 送少司徒许季升之京
- 为缘督比丘题戚不磷画
- 题明皇秉烛夜游图
- 次韵梧山中丞寄别东塘侍史八首 其二
- 伤歌四首 其一
- 琉球竹枝词 其五
- 由京口溯流达金陵舟中作
- 忆江南 其四
- 洛阳
- 送津赴绍兴倅八首 其六
- 赠吴子似 其一
- 故园秋日曲四首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