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 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诗》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 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 嚣(xiāo)尘:喧闹的俗尘。
赏 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无处不在的春天,处处倾泻出活泼泼的生机,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人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描写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发现处处春意盎然。颔联诗人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春光无处不在。“连”表示时间持续不断,“绝”表示分布很广,用词精炼而准确。颈联两句写细小的动态“鸟飞”、“鱼戏”,并夹杂了诗人的感受,“觉”、“知”非常细腻、逼真地传达出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万分、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尾联诗人笔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即雨后天晴这一特定时段写春天山村里特有的静谧与洁净,扩大了春天的内涵,春天不仅生机勃勃,春光无限,而且还有明净与和谐。 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瞄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尤其是第三联,“鸟飞村觉曙”与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语意暗合。“鱼戏水知春”联想到苏试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但不同的是,作者王勃从诗人的感受写起,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意外,而苏轼的诗句却是从鸭的感受写起,鸭子最先感受到春天江水温度的变化,诗人只是作纯客观的描述。 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第一、二联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第三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 最后一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净美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长期萌动的超尘出俗、思归田园的心态。
延 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虢州参军任内(673-674)。诗人恃才傲物,被同僚所嫉,因此萌发了归隐的念头。诗人春天在郊外踏青,领略春光时有感而作。
人物链接
- 友封体
- 杂曲歌辞 春江曲二首 其一
- 秋兴八首 其八
- 酬孟云卿
- 宫词 其一四二
- 荷叶杯 其二
- 夜月
-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书一绝句云:「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谁知独卧朱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明日,送彦猷之子坰 其二
- 读豫章集成柏梁体
- 木兰花慢 其一 中秋
- 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十一
- 偈二首
- 雪后同王希元登代州城楼 其二
- 春日漫兴用前韵十二首 其九
- 送别三首 其一
- 野望
- 七十自寿十首 其十
- 浣溪沙 其一 和倬盦广和居感旧
- 吊比干墓
- 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 浪淘沙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隠静 其一○
- 金刚随机无尽颂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其三
- 秋夜二首 其一
- 别袁席之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