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将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战场上纵马飞驰奔向居延。 悬想汉家使者在萧关之外,定愁见孤城独立落日旁边。 注释 ⑴韦评事:不详其人。评事,官名。《隋书·百官志下》:“大理寺丞改为勾检官,增正员为六人,分判狱事。置司直十六人,降为从六品,后加至二十人。又置评事四十八人,掌颇同司直,正九品。” ⑵逐:追随。取:俘获。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族对其贵族的封号。匈奴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指祁连山)。 ⑶沙场: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唐祖咏《望蓟门》诗:“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走马:骑马疾走;驰逐。唐杜甫《去秋行》:“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居延:古边塞名。汉初,居延为匈奴南下凉州的要道。太初三年(前102年),派遣路博德于此筑塞,以防匈奴入侵,故名遮卤(虏)障。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⑷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汉使:此指韦评事。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 ⑸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唐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赏 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热情鼓励友人从军,杀敌立功,写得很有气势,表现了昂扬向上的情调。这些豪迈激昂、慷慨雄壮的诗句,极具浪漫色彩,颇为震撼人心,既是对边塞将士的高度赞颂,也是诗人进取精神的生动体现。后两句“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则把笔锋一转,写塞外萧索悲凉的景象所引起的思乡愁情。其中“孤城”“落日”两个意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片雄阔的景象,同时也描绘出边地的荒凉。其意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甚为相似,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全诗这种突转笔锋的写法看似突兀,但作者把从军者立功边塞和思乡怀归这两种特有的心理统一在这首小诗里,用笔凝练,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给人以一种悲壮的美感。
延 展
创作背景 这首《送韦评事》载于《民国固原县志》,是王维在送别友人到边塞从军时所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人物链接
- 述怀寄光远并简城南诸友二首 其一
- 览李秀才卷
- 番禺调笑 其十 清远峡
- 城山松隐岩
- 渡嘉陵江宿什邡驿
- 次韵玉汝
- 涟漪洞
- 癸丑三月十日自涌泉寺过吴文叟山居临溪观鱼辄题二诗 其一
- 和林择之凤凰山韵
- 奉寄辛检校好礼总兵进贤之北山
- 怀罗浮四首别王用仪 其一
- 题郭士龙隐居
- 赠俞参军
- 步韵奉和明府倪公经家虞部故居之作
- 湖口守风作 其三
- 病卧经年管毫尽败乞于曲斋 二首 其一 癸丑
- 江上逢黄坤五太史
- 瑶华慢三首 其一 郊原见梅同长源赋
- 还京乐 寄易实甫武昌,用清真韵
- 采桑子 立春
- 贺新凉·予自丙辰侍先大夫归里,今十年矣。频岁多故,欲归不得,偶话儿时旧事,怆然有怀
- 采桑子
- 浮云宫
- 戏云龙山人二绝 其二
- 跋钟山赋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