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 ⑴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⑵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⑶凭:请求。 ⑷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赏 析
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延 展
创作背景 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人物链接
- 崇真宫夜望司天台
- 玉局生引
- 题苏小小像
- 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 出都门泊镇外失饮食节中夕暴下用气术消息之即瘉
- 思圣吟
- 次韵朝陵叶院察见寄
- 送王平甫下第
- 依韵和永叔久在病告近方赴直道怀见寄二章 其一
- 偈颂六十五首 其三十三
- 谢潘端叔惠红梅 其二十
- 途中早起寄兄弟
- 敦素坐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叹爱不已其诗云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秪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成此寄之
- 信笔二首
- 扫花游/扫地游 和秋崖见寿。秋崖时谒选,留词去
- 岳王坟
- 秋日述怀 其二
- 雨过驼山小楼
- 与希焦二道者夜谈漫纪
- 戍客吟
- 满江红 江村夏咏十首 其八
- 念奴娇 秋感示晋斋索和
- 如梦令 题东坡赤壁纪念馆
- 喧犬行
- 送吴待制帅襄阳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