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注释 ⑴天平何丞:即天平县何县丞,生平未详。天平,唐县名,即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丞,县丞,佐县令处理政事。市:购买。 ⑵关:指潼关。苍苍:迷迷茫茫。 ⑶回风:回旋的风。别酒:饯行酒。 ⑷习战:备战。习,练习,准备。边尘黑:指边地战争激烈。 ⑸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⑹“知君”二句: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这里用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赏 析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延 展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同年,岑参送别一何姓县丞进京买马,联想到燕昭市骏,有感而作此诗。
人物链接
- 阙题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其一
- 又和丐祠未报
- 游跫然亭
- 和子静三绝 亭竹二首 其二
- 得家书
- 巫云九峰
- 九月十一班中无钥开匮,不得取书,作诗遣闷十首 其二
-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 其六
- 用韵答方湛一
- 彰义门别舍弟作
- 泸州苏丈由夕拜谪丞吴江来署昆篆方著政声与余一见杯酒平生即席有黄陂新命因成六绝句奉壮行色情见乎辞 其五
- 玉兰歌题黄雨石帐额
-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二
- 羁绪与留仙 其二
- 玉楼春·寄怀玉姊
- 寄雅堂
- 锦桥七律七十七首选三 其三
- 浮生杂咏八十首 其二十一
- 庚辰过长沙作
- 句 其九
- 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
- 偈三十五首 其三四
- 烟波即事十首 其二
- 隆冈书院四景诗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