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赏 析
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人物链接
-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流水
- 寄题玉山周晦叔家似贤斋
- 秋日禅房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湖西杂感诗 其十四
- 颂古四十五首 其十一
- 四川省诗学会成立大会召开,敬赋一律呈杨启宇先生
- 城居杂咏 其三
- 至武林邸舍
- 暮秋感事
- 送邓汝高进士还朝 其二
- 寄尹伯宏兼柬陈克杰四首 其一
- 初夏出南郊历天坛至神乐观道院宴集得深林二字四首 其二
- 馆娃宫次韵命二女同作
- 题画 水仙
- 送万克修归省
- 即事
- 自笑
- 昨晚蒙降临无以为待早赴院谢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因去人寄达少慰客中未伸之志耳
- 好事近(同茶漕二使者登大慈寺楼,次前韵)
- 残莲花(后首一作张林诗)
- 寿程宰 其二
-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其一一
- 垂丝钓(戊戌迓客。自入淮南,多所感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