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注释 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 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⑸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赏 析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人物链接
- 一絇丝(张昌仪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宠所居奢溢有人题其门曰一絇丝能得几日络昌仪遽书其下云一日即足后祸及)
-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二首 其一
- 寄定海故将军邵公辅
-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其七 蜂
- 春深三首 其三
- 偶作二首 其一
- 送回圣过洞清会
- 偈
- 湘中
- 哭故人曹十九秘校叔明海阳四十弟自潮州送归柩未有哭诗故人于海阳为甥舅也沉吟感涕因并以吊之二首
- 北中吕·山坡羊 听江苏昆剧院著名闺门旦孔爱萍女史清唱《牡丹亭·惊梦·山坡羊》
- 新春赠李司封子藩用助甫韵五首 其二
- 梦黎洞石先生招饮大雅堂盖秘书公之诒耶觉而赋之以为先生寿
- 八月二十日游千佛寺二首 其二
- 四时子夜歌 其三
- 饯春 其三
- 纪事八阕 踏莎行 其二 趋庭泣血
- 好时光 分箔
- 早春送友至金陵美术学校肄业 其一
- 偕郭侗伯周立之郭筱麓登中原高台
- 渭南县斋秋雨
- 感松 其三
- 翠微山居诗 其二五
- 帅相生日二首 其一
- 铭座六言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