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已阅 8858 次 |
喜欢 5082 次 ❤
释 义
译文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注释 ①无际:没有边界。 ②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③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④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⑤银汉:即天河﹐银河。 ⑥天星:天上的星星。 ⑦旧国:指代故乡。
赏 析
赏析 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延 展
创作背景 李白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创作《静夜思》,时年26岁。《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为同时同地所作。
人物链接
- 酬别江主簿屯骑诗
- 通州雨夜寄孙中叔
- 田家
- 南岩
- 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乃几父旧治之地
- 和五弟韵
- 追赋袁氏瞻衮堂
- 进春朝贺
- 龙泉王公尹莆有惠政焉洽于吾民兹当考绩小诗奉赠以致惜别之情
- 大司空潘公驰驿夏村时不佞卧病舟中公特使相存且为觅舟南返感谢二律
- 忆辽左故人
- 不忍池晚游诗 其十二
- 美人十八首 其四 船上
- 风波远隔乡关路,目断高堂只梦循Author:许汝霖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 其三
- 浣溪沙
- 中秋四首 其二
- 临江仙(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
- 摸鱼儿
-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 诗三百三首 五十一
- 九月十八日离魏都寄内二首 其二
- 夏日杂感四首 其二
- 禅人求赞 其一
- 闲居对食书愧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