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赏 析
赏析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延 展
创作背景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人物链接
- 钱塘谢太守有书见邀作此诗以谢之
- 次徐总制韵 其一
-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十二 道人岩
- 唐天宝宫词十五首 其六
- 戊寅腊月二十日空坑败被执于今二周年矣感怀八句
-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 其一
- 南园杂咏 荷桥
- 敬和九锁步虚词 凌虚锁
- 步虚词 其一
- 上延帅沈内翰
- 登南楼
- 秋日西园
- 新编系列剧《天龙八部》 第十七卷八首
- 和石田翁落花诗七首 其二
- 佩兰操
- 送魏锦衣恩斋礼玄岳 其一
- 熊颜二茂才各以诗为贽赋答二首 其一
- 腊月十日乡搢绅邀会宣城私第小诗纪事兼述鄙怀二首
- 社园看桃花索式之和二首
- 卜算子
- 送杜堪才以江汉故人少为韵 其三
- 崇仁县君魏氏挽词 其一
- 予夏中卧病起已见落叶因取渊明诗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赋十章遣兴 其三
- 颂古 其六八
- 寿皇太子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