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作者:李清照 (宋)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释 义
暂无
赏 析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态。作者出手便不俗。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欲放”的巧妙说法。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初唐时李峤《梅》诗云:“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张方注:“大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用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又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精神饱满,亦可见词人的灵心慧思。
  下片由咏梅转写赏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这是一幅名门闺妇的春愁图。
  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年年雪里》)的心态。此词盖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易安词是咏物抒情诗中的上品,这首咏梅诗尽得梅花之诗,也尽似词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详细内容】
延 展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写作背景,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断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详细内容】
作 者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妻。与夫共事金石研究。建炎三年(1129),夫卒。清照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其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后期于身世悲慨中寄寓亡国之恸。词风婉约,偶有豪放之致,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论词崇尚典雅、情致、协律,有《词论》一篇,提倡“词别是一家”之说。代表作有《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等。亦能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声声慢(寻寻觅觅)点绛唇(寂寞深闺)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忆秦娥(临高阁)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满庭芳(小阁藏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好事近(风定落花深)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多丽・咏白菊(小楼寒)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永遇乐(落日熔金)
【作者详情】
影相集珍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母子象尊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飞天神马金带
  • 双龙戏首对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