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

谢池春·壮岁从戎

作者:陆游 (宋)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释 义
译文
壮年从军,曾经有一口气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漫自悲歌,伤心地凭吊古人。烟波浩渺无际,边关到底在何处?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注释
①“谢池春”:词牌名,又名“风中柳”、“玉莲花”等。
②“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蔑视的称呼。
③“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层。
④“狼烟”:烽火。古代边疆烧狼粪生烟以报警,所以称狼烟。
⑤“戍”:守边的意思。
⑥“儒冠”:儒生冠帽,后来指儒生。
⑦“流年”:流逝的岁月,年华。
【详细内容】
赏 析
赏析
  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这几句是词人对南郑生活的回忆。他那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胸中怀抱着收复西北的凌云壮志,一身戎装,手持剑戈,乘马于胯下,随军止宿,气吞残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颇能振奋人心。
  但接着词急转直下:“笑儒冠自来多误。”这一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而来,感叹自已被儒家忠孝报国的思想所误,一生怀抱此志,却时至暮年仍旧一事无成。看上去,词人有悔意,悔恨自己不该学习儒家思想,执著于仕进报国,但实是对“壮岁从戎”的生活不再的哀叹。
  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不甘断送壮志,故闲散的隐居生活使他深感流年虚度。
  这首词上片怀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出来,感人至深。
  爱国之情在陆游这篇作品里频有表述,且多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当词人晚年赋闲乡里,鬓白体衰之后回忆往事,更加悲恸万分,却又因无力回天,只落得无奈叹息。
【详细内容】
延 展
创作背景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词人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但到了十月,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词人转任成都。宣抚司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在这里任职,词人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这符合他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的心愿。因而这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为怀念的时光,这首词便是词人为追怀这段经历而作。
【详细内容】
作 者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干办公事,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居山阴。为杰出诗人,诗存九千馀首。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主要作品有: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钗头凤(红酥手)鹊桥仙(茅檐人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作者详情】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上古雕纹玉环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雕花银镜精品
  • 母子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