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鹊桥仙·一竿风月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已阅 9074 次 |
喜欢 3754 次 ❤
释 义
译文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注释 ①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②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 ③蓑(suō):蓑衣。 ④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 ⑤况肯:更何况。 ⑥红尘:指俗世。 ⑦棹(zhào):指船桨。 ⑧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 ⑨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⑩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 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赏 析
赏析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读者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首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延 展
创作背景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词人感到无比的忧伤。随后词人骑驴入川,颇不得志。这首词是词人回到越州山阴故乡(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人物链接
- 水龙吟
- 暮春二绝句 其二
-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 其二
- 宿芳润用壁间韵
-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 其七
- 七月十六夜对月
- 闲居春闲二首 其二
- 奉化李公复祖母沈氏年二十生子七月而寡既长沈为娶兄之女为妇生二子亦寡长即公达次公复二母今皆已老号双节堂赋
- 五月十三日南溪会集
- 题四十三代天师无为仙人耆山庵三十韵
- 旅馆秋日怀旧隐 其一
- 长啸
- 题兰雪轩
- 哀述 其七
- 渔阳道中
- 许州访欧公西湖不得
- 白鸥塘杂咏 其二
-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二十六
- 季春有怀四律 其一
- 病起二首 二
- 上高息轩起亭二绝 其二
- 颂古三十首 其二一
- 乌衣园 其一
- 大衍易吟四十首 其一三
- 岳帅降笔命作画屏四景诗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