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诗词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

作者:范成大 (宋)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
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
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释 义
译文
向往归居的心已有多年,仕途上风尘仆仆人已疲倦,双鬓如今已经白发点点。想想看追逐名利怎如平淡之水长远,我隐野的决心之大能比得上天。
到那时将有无数一醉方休的流连,看花开花落,每日都是快乐的一天,更喜爱那雨后明媚的青山。我将用我的小船装满美酒,邀好友相聚畅饮不断,再不让美好的情景溜走,徒将我的时光空闲。
注释
①长年心事寄林扃(jiōnɡ):指长久以来希望隐居的心愿。
②星星:鬓发花白貌。(晋)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③花残日永:花已凋谢,白日也更显漫长。
【详细内容】
赏 析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范成大对仕宦生涯的厌倦、淡漠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上片,就云水写怀。“芳意”当指仕宦之情,“归心”则是摆脱官场的退隐之心。词人认为前者“不如水远”,后者却“欲与云平”,所以他才会“长年心事寄林扃”,无时无刻不心向往之。下片,写归隐山林的乐趣。过片三句,设想春景明媚之时,携酒出游,流连一醉,山林间必也其乐陶陶。结尾二句发誓说,从此以后我要载酒船中随意漂游,绝不把大好春光白白错过。全篇表现了一种恬淡的心境,呈现了一个散漫疏阔、洒脱不羁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词与辛弃疾那些豪放纵横的词相比较,便会明显地感受到另一种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我们读这首词,便会有这种“心平气和”的感觉。
【详细内容】
作 者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伴,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写诗,初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摆脱其束缚和影响,广泛地向唐宋名家学习,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爱国诗以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其诗风格纤巧婉丽,温润精雅,富有民歌风味。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杨万里曾在《范成大文集序》中说:“至于诗,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俊伟,勇追太白”。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传世。(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知处州、静江府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权史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晚退居故里石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多关心国事和民瘼之作,尤以田园诗著称。词风似诗,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主要作品有:满江红・冬至(寒谷春生)满江红(竹里行厨)浣溪沙(膜下珠帘护绔丛)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南柯子(槁项诗余瘦)梦玉人引(送行人去)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西江月(十月谁云春小)宜男草(篱菊滩芦被霜后)秦楼月(窗纱薄)念奴娇(双峰叠障)千秋岁・重到桃花坞浣溪沙・烛下海棠浣溪沙・新安驿席上留别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念奴娇・和徐尉游口湖南柯子・又七夕(银诸盈盈渡)
【作者详情】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上古雕纹玉环
  • 明清雕字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