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注释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称「即事诗」。 角:即军中画角。 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赏 析
赏析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劲的风中,传来军中清远的号角声;血红的落日里,飘动着鲜艳明亮的战旗。我穿着素白的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壮阔的景色,托出了作者雪耻复国,生死决战的激烈情怀!末尾通过胡笳声声,月色清冷,满城凄凉的景象描写,带给人无限的悲惨和凄凉。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延 展
创作背景 〈即事〉共三首,是作者于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他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成此诗的。
人物链接
-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 寄曹松
- 吴苑思
- 虞美人
- 唐子西故居二首 其二
- 闲趣
- 宫词
- 游秀府择胜园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一○一
- 赠薛田察院兼呈刘大著
- 周文之运使巡按海宁追忆曩岁与伯仲同奉板舆之乐感慨赋诗不惟辞藻格力清蔚高迈且足以敦孝悌而厚风俗昔夏侯湛作诗示潘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因次韵和二首 其一
-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 其四
- 悲歌五首 其一
- 小铜屏铸渊明归去诗并坡和章以赠子华侑以绝句
- 莫釐登高卷
- 野人
- 回至清河小憩
- 次早重登岳阳楼
- 乌栖曲
- 奉陪富平程相音历穗石洞诃林出西郊作
-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
- 秋夕书怀(一作秋日南游书怀)
- 题蔡处士居
-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其一
- 奉酬绵州中丞以江山小图远垂赐及兼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