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 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注释 ⑴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 ⑵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 ⑶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 ⑷.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赏 析
赏析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延 展
创作背景 此诗系徐惠八岁时,由其父徐孝德出题而作,诗成后,其父大惊,认为徐惠的才华是不可能被人为掩盖,从此徐惠的诗作等被广泛传播。唐太宗听说后,将徐惠纳入宫中,封为才人。
人物链接
- 营闲事
- 赐耆老布帛(一作张复元诗)
- 水乡泛舟二首 其二
- 宫词 其二十六
- 伤酒至胃出血,夜中强为诸友讲诗,课既毕,疾乃大作。幸小农在侧,老贝复抢送医院,急救之间,丁国强兄亦自金华驰返,俾相料理,事乃稍定。中宵不寐,移吊针之架以就空窗之侧,左书以赠老贝并诸友
- 锁南枝·寄远
- 悼坚上人
- 客中寒食
- 太乙歌
- 狄明叔邀集新居命女伎奏剧凡玉簪浣纱红拂三本即席成七言律四章 其四
- 自马水还道中竹枝词
- 浦城遇徐子建
- 送于利四首 其四
- 春郊杂兴五首 其五
- 南海祠下作
- 李家娘
- 春日病起
- 塞下曲 其一
- 氐州第一 瞻园前辈见示酒边新作,半塘和之,蒙复继声。用清真韵
- 双调望江南 九日归自青门
- 再续东望
- 秋夜有怀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诗)
- 渔家傲
- 用前韵感事 其二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