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恽
介绍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轶事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
-
四山遮尽外来风,山崦人家不觉冬。独立苍崖重回首,山形浑似入居庸。
-
九龙分部中天雨,何处痴蟠睡不开。一勺凤凰台下水,有时风雨洗天来。
-
方山忽断两崖开,中有苍河自北来。行出山门俱不见,玉龙翻作地中雷。
-
地炉火在壁灯昏,睡觉山堂笑语温。豆粥一盂官事了,缓摇吟辔出山门。
-
东山削出翠芙蓉,西壑䂘砑贮雪风。人说魏王曾避暑,殿基犹是旧离宫。
-
滴乳岩前挂瀑流,青林飞洒动高秋。玉龙跃入青冥去,堆叠苍烟万壑愁。
-
翠嵓回抱郁苍官,绝境轩横杳霭间。老矣瑞峰应健在,护持长伴八龙间。
-
一径萦纡入杳冥,望川亭迥夕阳明。欲知眼界宽多少,放出秦川似掌平。
-
层岩重倚尚斜阳,山下风烟一漫苍。恨煞爱山王老子,不来同宿赞公房。
-
懊恼春悰困宿酲,偶随游子到溪亭。多情几行城南柳,三度春风见汝青。
- 石林即事 其一
- 双瓜图二首为瞿长史赋 其一
-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 其一
- 方丘乐歌 其四
- 寄景逊
- 惜母山新路词
- 秋怀五首简陈巽叔徐伯老 其四
- 游仙词三十三首 其二十三
- 夜过五牧
-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
- 鼓子花
- 落花二首 其一
- 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
- 送孙大尹赴岭南
- 亡内女兄徐氏哀挽
- 孝廉李咸池就先茔结倚云庐栽竹种黍为适余同长公登憩得近体二首 其二
- 游员常寺 其九
- 鬓云松令 忆家圃楝花盛时即景
- 题沧浪亭步一宾韵
- 孔林
- 至马坝喜晤郑孝则盛九万舒宗度袁凤文苏武龄麦显朝何彼秾及之衍侄孙分日留饮赋此纪实 其二
- 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 秋兴四首 其三
- 和若水赋郡圃梅花三绝句 其三
-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酌献